新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质课的标准 1. 目标明确 3. 方法恰当 4. 结构紧凑 5. 善于组织教学 6. 辅导全面 7. 气氛活跃 2. 内容正确 63 1 、我的教学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2 、我的教学特色在哪里?学生能够很好地发展吗? 3 、我要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更多? 4 、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教授加里 . 鲍里奇 认为有效的课堂教 学包括七个方面的 要素 : 1 、有效的班级管理 2 、良好的课堂氛围 3 、教师的任务取向 4 、学生的积极参与 5 、学生成绩与成就 6 、多样的教学方法 7 、有效的教学表达 课后反思: 64 ? 说课 65 4 .理清诗歌叙事的层次,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 思考: 这首叙事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发队伍 1 . 送别场面( 总体 ) 送行情状 兵役灾难 2 . 征夫控诉( 一卒 ) 百姓怨愤 感情基调 怨 愤 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 31 第二步 —— 模拟诗人,再现画面 1. 再读诗歌,模拟 诗人,身临其境,感受 氛围。 2.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 画面,并简明概括其画 面内容。 32 模拟诗人,再现画面 震人心弦的士兵 出征图 悲怆动人的家人 送别图 田园荒芜的健妇 犁耕图 青海滩头的苍苍 白骨图 [ 示例 ] : 青海滩头的苍苍 白骨图 —— 1. 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 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 令人不寒而栗。 2. 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 蒙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 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 33 第三步 —— 体验诗歌意境, 品悟表现技巧,领 悟诗人情感。 1. 结合相关背景, 根据诵读提示赏读诗歌, 体验诗歌意境,品悟诗歌 技巧,领悟诗人情感。 2. 学组讨论,合作学习, 设计 美读方案 ,准备展示 交流。 3. 自选名句,自选角度 (形象、语言或技巧)简 明赏析。 34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 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 军 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 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 制大募 两京及 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 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 御史分 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 于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相关背景 35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 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 一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 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 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 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 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 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 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 “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 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36 前六句 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 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 息肠内热”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的 感情, 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 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 —— 这是本段的高潮点, 诗人的 怨愤 之情初现。 37 【名句】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鉴赏】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 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 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 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 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 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 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 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38 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 这篇叙事诗, 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 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 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 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 展现在读者面前。 39 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 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 第一段的人哭马嘶、 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 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 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 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 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 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 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 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 情,格外传神。用韵上,全

文档评论(0)

sandaj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