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教案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化学反应不同, 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 理量就是化学反应速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加以控制。 如在一些合成反应中希望反应能快一些,而在食物的保鲜过程中则希望氧化过程 越慢越好。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 以促进学生利用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单元共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介绍了如何表 示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第二部分“影响化 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介绍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在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时,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 设猜想→实验探究验证→寻求理论依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二、教材分析 选修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对必修内容的适当深入外,还体现了如下特点: 1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介绍常见的测定速率的方 法) 2 .关注化学科技发展,体现时代性(飞秒化学) 3.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补充速率单位 ml ·s-1 ) 4 .适应学生志趣,注重学生发展(介绍过渡态理论) 本单元教材结构体系的编排,从必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到本单元化学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从实际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到理论解释,体现了 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的螺旋式的编排方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单元提出如下要求与建议: 1.能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 .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 规律。 3.通过对活化能的研究,运用相关理论(有效碰撞和过渡态理论)对影响化 学反应速率的各因素进行理论解释。 4 .通过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 大作用。 5.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 应速率的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 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必修 2》中已初步涉及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的因素”的内容,但由于间隔时间长和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故在复习 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加以适当的拓展和加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容易接受 新知,又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系统化。 在学习“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时,会接触到一些新名词如“活化 分子”、“活化能”等,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时列举学生较感 兴趣的事例——投篮来说明。另外,学生在理解“条件的改变到底改变的是活化 分子数,还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上可能存在困难,采取“重点分析加理解”的 方式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化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了 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2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 3 .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等相关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 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活动与探究方式,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3.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能量和社会的关系; 4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 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 .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文档评论(0)

Wang216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