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松口旅游文化30379.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金水道梅江汀江 千年古镇松口茶阳 ――关于“梅州‘大松口’客家旅游文化长廊”的构想 丘峰 我写这篇文章是以千年古镇松口、茶阳跟全国著名的湘西凤凰做比较的,从“比较旅游”角度提出打造“‘大松口’客家旅游文化长廊”,进而提出“梅州大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的构想。 一、松口、茶阳与梅江、汀江: “大松口”联动开发模式 旅游是“无烟工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而言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众所周知,梅州是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开发山区生态资源,开发梅州的人文资源,发展梅州旅游事业,是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发展梅州旅游事业,就要在“大客家”视野下研究、规划、经营和开拓,对振兴梅州经济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梅州是客家人的重要地区。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客家先民迁徙从江西后,立足赣州,因此,赣州定位为“客家摇篮”;而后又迁徙闽西,因此人们把闽西的汀州定位为“客家祖居地”;后来,客家先民又从闽西大批迁徙梅州,客家人再从梅县的松口走向南洋、欧美等地,因此有人把梅州定位为“世界客都”。暂且不管这些定位准确与否,但从历史渊源来看,赣、闽、粤三地无疑是客家人核心地区。我曾经说过,如果这三地客家人能联手共同打造“大客家文化旅游圈”,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将会形成黄金旅游圈。然而,事实证明,由于不同省辖的行政区域或者各自利益关系,很难形成“大客家旅游文化圈”,――除非有朝一日,中国把客家地区划成“客家省”或者“海西省”,那时或许能够做到。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不涉及其他省份的旅游,即单单从梅州旅游产业来做思考,我想也是可以做出好文章来的。 正如我上面说到的,客家人从汀州迁徙到梅州后,由于梅州山多地少,不少人由于生活所迫,或者由于战乱,在宋末及明末、清初开始向南洋移民。在19世纪中的鸦片战争,尤其是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惠州、嘉应州大批客家人向南洋迁徙,单是“吉隆坡王”叶亚来在“三战吉隆坡”中,就先后多次回惠州、嘉应州等地招收上万客家青年参战及战后建设。梅江是梅州、赣州及福建客家人移民的黄金水道。可以说,梅县的松口和大埔的茶阳是梅州客家人走向世界的起点。(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也就是二战结束、东南亚各国独立之前,我在《“落叶归根”与“落地生根”――论东南亚客属会馆的形成及其地位与作用》一文中,把此时段定位为“落叶归根”的“华侨时代”,而把二战结束、各国独立后定位为“落叶生根”的“华人时代”,获得各国学者的认同。)那时,许多华侨出洋的目的是赚钱养家糊口,赚了钱便寄回“唐山”买田购地建屋,许多华侨老年后便回家养老,这是典型的“落叶归根”。他们也是从韩江、汀江和梅江溯流而上,回到老家,完成人生的旅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梅江、汀江也是客家人从南洋“落叶归根”的终点。 也可以这样说,梅江、汀江是客家人近现代史的见证,有非常高的人文价值,其开发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最近,我到隆文、松口走了一趟,考察了那里的地理、历史、自然和人文环境,感慨良多。陪同的巫达雄副书记告诉我,由于松口山区、交通等原因,不像雁洋、丙村等那样容易招商引资,因此松口的最好出路是搞旅游。再由于松口领导这几年用科学管理方法,在洪水暴发时,采取合理调节泄洪的方法,使年年水患的松口已经三年没有水灾了。这给松口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松口发展旅游是明智之举。 我以为,开发以梅江、汀江黄金水道为线,以松口、茶阳为点的旅游资源,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资料记载,松口镇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据《松口镇志》记载:西汉南越王赵陀统一岭南,和集百越,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无独立县名,松口主户畲族人,称为“东畲寨”。东汉、三国至西晋时,松口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改称义安围(至今松口溪南仍存“义安围”遗址)。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松口始有镇之称,清初改称松口堡,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大埔茶阳镇是近代大埔、永定、武平、上杭、长汀等客家人出洋的重要古镇,也是大埔县的老县城。据史料记载,公元413年为义招县,公元607年为万川县,公元1526年始称大埔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茶阳镇位于汀江下游,大埔县北部,闽粤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境内汀江、小靖河、漳溪河三条河流交汇于狮子口,最后经汀江流入韩江。 自古以来,松口和茶阳是梅州人出洋要地。从历史上看,许多华侨都是从梅江、汀江走向南洋及欧美等地的。从梅县出发到印尼加里曼丹的大唐总长罗芳伯,是以此为起点走向世界的;十九世纪大埔人大伯公张理跟丘兆进、马福春等三兄弟漂泊南洋,开发槟榔屿,也是从梅江、汀江出发的;“比清朝皇帝还富有”的张弼士也是以此为起点,走向南洋的,他去逝后,又以汀江为终点 “落叶归根”的(他去逝后,从印尼经香港再经韩江运回到大埔);出生在松口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孙中山的密友梁密庵的父辈等都是从松口出发走向南洋的。在清代,有些江西、福建等地客

文档评论(0)

sxah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