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军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 ,在战场上骁勇善战 ,猛打猛冲 , 屡立战功 ,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 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 《从军行》板书: 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 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 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 势力范围。“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7.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四、体会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 再一次将所想到的、 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从军行七首 作者:王昌龄 原文: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独坐 一作:独上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板书: 从军行 青海 孤城 —— 怀念家乡 黄沙 不还 —— 壮志报国 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

183****9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