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说课比赛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课程.pdf

全国说课比赛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课程.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 师说课比赛参赛材料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第 一 课 时 ) 教案及设计说明 授课教师: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李大伟 教 材: 2000 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 (上)第一章第 8 节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数学科 李大伟 使用教材 :2000 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 一册(上)第一章第 8 节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 :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 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 ” 《数学课程标准》又提出数学教育要以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 点.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以此为理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 二、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 数学活动离不开对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 条件及有关知识是进行这些转化的逻辑基础,它们是研究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逻辑 关系的重要工具, 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 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 学生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只有掌握了充分、 必要条件的知识 , 并灵活运用它们 进行推理判断,才可以说是建立起了保证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完整的逻辑结构 . 为了提 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在“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 , 教材安排了“逻辑联结词”和 “四种命题”这二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垫 . 并把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安排在第 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充要条件 . 因为我所教的学生是省一级学校的实验班,学生整 体素质较好,同时为了理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在比较、识别中把握三个概 念的内涵,教学中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处理,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完成三个定 义的学习以及初步运用, 第二课时进行应用训练学习 . 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 , 学生在 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仍不够丰富 , 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仍有一定难度 , 因此 , 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 , 不可拔高要求 , 追求一步到位 , 而要在今后的教 学中滚动式逐步深化 , 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 2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充要条件的概念;基本掌握判断充要关系的方 法与步骤 . ⑵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探究中感知概念;从原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对比分析中形成概念;从发散练 习题的构造中理解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深化概念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