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pdf

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 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 “有 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 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 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 “所”字词组,作动词 “有 (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 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 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 “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 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 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 “所以(因此)……”。如《石钟山 记》:“余是以记之。” 6、 “何所” 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 “所……的(人、东西、 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7、“所以” 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 “用 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 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 《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 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 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 ……何如…… ; ……孰若…… ;……何 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 较,哪个更……”。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 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孰与” 此式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 10、“何……之有” 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有什 么……呢?”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 “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 “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如 《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吧”。如《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如: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15、“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 样”或“对……怎么办”。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西门豹治邺》:“巫妪、三老 不来还,奈之何?” 15、“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 “为什么”。如《史记·淮阴侯列 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 16、“何以……为” 此式用于反问。可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或者“有什么…… 呢”。例如《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时“以”可以省略,变成“何…… 为”形式。译为“要……干什么”。如《项羽本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7、“与其……孰若” 此式表示语意的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如《冯婉贞》:“与其 坐而等亡,孰若起而拯之?” 18、“之谓也” 此式既可用于句末,又可用于句中。用于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译为“说 的就是……啊”。如果用于句中,省去“也”,变为“之谓”,当是另一种译法。译为 “这就叫 做……”。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两例:“……夫子之谓也。”和“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