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毛概论文终结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班级: 12级电气本 1 班 学号:2012081107 姓名:郭子良 内容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 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 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 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 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 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 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 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 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 “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 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 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 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 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 “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 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 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 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 意的探索。1956 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 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 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 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2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 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 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 2004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 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 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 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