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神经内科 胡兴越 中一中国头号健康“杀手”,沉重社会家庭负担 中国现存卒中患者2,缺血性卒中约占70% 存活者中约丧失动能力2 平均每个卒中患者中,就有人卒中复发2 每年用于卒中治疗的费用高达 预防卒中,预防卒中复发, 减少死亡,减少致残, 迫在眉睫! 国脑卒中防治,20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相对危险减少% 绝对危险减少% NNT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 1.0 100 他汀调脂 0.44 230 抗高血压(卒中TA后,血 压升高) 抗凝治疗(房颤 颈动脉内膜剥离 3.8 每年避免一倒严重血管事件所需要治疗的人数(NNT丿 Cerebrovasc dis 2008: 25: 457-507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他汀类抗血小 药物板药物 降压药物 背景介绍-主要抗血小板药物 1977年发表首 6年发表证实氯吡 证实阿司匹 1988年FDA批 格雷优于阿司匹林预 1998年 林预防脑梗死 准阿司匹林用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在美国上市在中国上市 的随机双盲安 于缺血性卒中形成事件的随机双盲 慰剂对照研究的防治 对照研究 CAPRIE 1988 1998-1999 1996年发表证实 年发表全球规模 Aggrenox优于阿司匹 欧盟上市 最大的S二级预防试 林预防脑梗死的随机 美国上市 encx和氯吡格 双盲、对照研究 雷直接对照随机双盲 三大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 何时启动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卒中复发? 尽早干预,更大获益 卒中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 小卒中发生后48小时之内卒中再发风险最高 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A病史 超过半数卒中复发在48小时内 20 10 01234567891011121314 D Neurology2005;64:817-20. 小卒中后天内卒中复发风险高达2% 18.5 E TIA (n=87) 小卒中(n=87) 14 11.5111 10 8 4 3个月小卒中/A后 牛津血管研究,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英国牛津郡9个家庭卫生中心174例小卒中TA患者 Cou山|A,eta.BM2004328326328 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为何需要 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多数缺血性卒中都以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因,粥 样斑块多发生大血管分叉处,致使管腔狭窄,甚至 阻断某枝动 再者因血管内膜粗糙 集、形成凝集块,脱落后流向血管末端,使血管栓塞导致短暂性 脑缺血,或脑栓塞。 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各种因素(ADP受体、TXA2)导致的 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阻止 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过程 避免进一步加重血栓负荷 缺血发作带来的神经功能 而并非改善或逆 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实际上属于卒中的二级预 防范畴。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一AT事件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于损伤 血小板聚集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的内皮表面并被激活 形成白色血栓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粘附到内皮工 血小板 内皮细胞 内皮下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