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蒋雯丽给我们的启示 蒋雯丽出生鱼米之乡安徽蚌埠小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工程师,母亲铁路局话务员。都比较喜爱文艺。从小父亲就教看名著、名画、听名曲,而母亲则送她去学体操和舞蹈。 高考那年蒋雯丽考上了安徽省水利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自来水厂工作。以为这辈子就只能当个安分的自来水厂“女工”了。 蒋雯丽给我们的启示 没想到后来全国城建系统搞汇演。因为从小打下舞蹈基础。领导就派蒋雯丽搞文艺演出,当集体舞领舞。也许冥冥之中注定,当时舞蹈总监发现了,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去试着考考北京电影学院呢?你舞蹈表现力很好基本功一看就知道属经过专业训练。” 蒋雯丽给我们的启示 1988年秋天,蒋雯丽来到了北京,毫无准备下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上学后蒋雯丽片约不断飞来。其处女作是暑假拍的电视剧《悬崖百合》。饰演保育院老师该片曾获得当年“飞天奖”。蒋雯丽也因此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 如果没有电影学院的那段学习,我将像她们一样结婚生子,像她们那样生活。 ——蒋雯丽 日本的崛起 日本的崛起 “活在刀刃上,也得先顾教育”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批随军来到中国的日军妇孺,他们住在简陋的房子和帐篷中,面露饥色,衣服破烂,有的孩子穿着大人被战火烧了洞的军服,有的戴着掉了帽沿的军帽,等待着即将被遣送回国。 就在这样的条件和处境下,大人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有的在帐篷里,有的在露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听着那琅琅书声,看着那孩子们的虔诚执著,有识之士当时就发出慨叹:“一个可怕的民族啊!” 对于百废待兴的日本,应该先干什么? 日本政府说话了:目前我们最困难,我们知道国民每天在饿肚子,国民的裤带已经勒得很紧了,但是请把裤带勒得再紧一些吧!再拿出一点钱来,让我们用来办教育吧。日本的将来,全看教育了,请拿出一点钱来吧,把裤带再勒紧一些,谢谢了! 日本国民,能不为之动容?他们咬紧牙关,把裤带狠狠往紧勒,以一种悲壮的心情,把全部赌注押到了教育上。 有的日本乡村干部筹不够办学校的钱,觉得对不起村民,竟然上了吊。 爱学习的日本人 日本人爱学习,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日本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从1905年到1960年,55年间,日本经济建设的投资增加了6倍,劳动力增加了0.7倍,国民收入增加了9倍,而对教育的投资增加了22倍。 日本的重新崛起,就是靠了政府的不遗余力的办教育和全体人民勤奋不懈的努力学习。 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些在生活中没有直接用处,就可以不学了。这种说法对吗? 畅谈心声 思考: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三、人生因学习而美好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年)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在19个月时,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产生的高烧使海伦失明、失聪,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从此她坠人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家庭教师安妮·莎利文小姐教会她写字、指语、铅笔手写方块字。16岁之前,她已经学会阅读盲文,并且有足够的书写和说话能力,后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1955年,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妇女。 除英语外,她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浯,聋盲却能掌握五门语言,海伦的成功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她一生共出版专著《我生活的故事》 等14部。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如何从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成为举世敬仰且广受赞誉的作家和教育家的呢?” 1. 是什么使海伦·凯勒从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成为举世敬仰且广受赞誉的作家和教育家?(影响海伦命运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想一下海伦的生存状态,如果不学习,她的一生将怎样度过? 强烈求知欲、顽强的意志― 掌握知识―改变了人生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伦·凯勒 的例子?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