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白杨.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 x 疆的火车上, 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 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 没有正面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 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 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 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赞颂边疆建设者的。 并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 x 疆”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并熟读成诵。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起疑问: 听歌曲《小白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不仅要倾听旋律,还要留心歌词。你们知道这 首歌的歌名吗?看图片,白杨树很多很常见,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它? 白杨树随处可见, 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 没有榕树一树成林的壮观, 可是 有的作家却对它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 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 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 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 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 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自由读,分句读,读后说说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高,直,挺) 3.矛盾用细细描摹的方法介绍了白杨的外形,作家袁鹰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听写词语: 戈壁滩 x 疆 介绍 抚摸 陷入 2.校对字形,理解词语。 疆:注意字形,给“疆”组词: (边疆、 疆域等 )从而理解“疆”的本义。 戈壁滩:读注释,大家想一想, 在粗沙, 砾石覆盖的硬土层上普通的草木能生长吗?因此戈 壁滩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不毛之地”这个毛就是指—— 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戈壁? 3.选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1—— 12)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杨的特点?(对话的形式) 课文的后面部分又写了什么? 三.初感形象,激发情感 1.默读 1——12 段,摘录课文中体现白杨特点的词语。 (高 直 高大挺秀 很快地生根发芽 粗壮的枝干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2.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白杨的外形 (高 直 粗壮 高大挺秀) 白杨的品格 (坚强 不软弱 不动摇) 3.自由读 1——3 段,讨论:“高大挺秀”中的“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交流中点拨:戈壁是“茫茫” ,“浑黄一体”的,绿色的白杨给戈壁带来了生机;给过往的旅 客带来愉悦。 有感情地朗读 1——3 段。 四.凸现形象,升华情感 (附片段) 1.指名读爸爸的话。 2.想象引读,丰富“哪儿”具像。 3.创设情境引读,读出白杨屹然挺立的形象。 4.与白杨对话,抒发情感。 5.感情诵读爸爸的话。 6、背诵爸爸的话。 7.小结:车窗外白杨挺拔的身影给寂寞的旅客带来了一份惊喜,爸爸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 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 此时, 在孩子们的眼里, 白杨树只是戈壁滩上的树 吗?(戈壁卫士)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爸爸的话。 2.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 1、2、 3 题。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语,承上启下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令我们对这平凡的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来,齐读 爸爸的话。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 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孩子们此时明白吗? 二。阅读链接,解答疑问 1.师生合读第 14、 15 段。理清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 2.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吗?这篇文章于 1963 年发表,离现在整整 45 年了。 让我们读读同一时代艾青的诗,说不定你就明白这些问题了。 (1)自由朗读《帐篷》 ,读后思考问题。 (2)围绕“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 x疆工作?” “x疆是个怎样的地方”进行汇报,随机学习 诗歌。 交流一:到 x 疆工作是为了建设边疆。 随机朗读第四节。 补充时代背景: 50 年代,毛主席号召广大的知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