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幸福观探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德的幸福观探源 马 建 省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幸福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何才算幸福,如何才能配享幸福?康德的幸福观以人的两重性为哲学基础,以理性主义为判断原则,超越了以往的幸福观念,主张德福统一,认为只有与德性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当幸福,德性是幸福的至上条件。并强调指出从义务出发而做出的行为,就可以在效果上成为他幸福的途径或方式。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代人如何配享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有着深刻启示。 关键词:康德;幸福观;当代启示 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幸福是什么?康德认为财富、权力、荣誉甚至健康和全部生活美好、境遇如意,只是名为幸福的东西;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应该得到幸福,并且是所得的幸福与他所有的德性相符合。无功之赏,不劳而获的幸福是无价值的。因此,康德的幸福观主要是研究怎样才值得幸福,才配得上去享受幸福,同时,他也反对一般的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之所以必须排斥,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则是虚假的。经验已经证明,人的处境良好,他的行为也随之良好的设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使一个人成为幸福的人,和使一个人成为善良的人决非一回事。”[1](P63) 一、康德幸福观的哲学基础及判断依据 1、康德幸福观的哲学基础:人的两重性 康德认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首先,人是感觉世界的成员,服从自然规律,以个人幸福为自己的活动目的和准则,即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欲求幸福是人的必然倾向。同时,人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理性,并且能做出目的选择的存在者,可以不依靠自然,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把自然作为一种手段。他指出:“然而,有一个目的,是为一切有理性的东西,作为命令的独立对象,所共有的实际前提,它不仅是一个或然具有的意图,而且是他们的确定无疑的前提,根据自然地必然性所具有的完整意图,这就是对幸福的意图。……,因为这个意图是每一个人所先天确有的前提,属于每个人的本质” [1](P34)。正因为人具有了理性,在任何时候,人绝不允许被随意摆布,所以每一个有理性的人都服从这一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拥有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1](P86)。简而言之,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天赋目的,每个人都在自觉地追求幸福。 因此,一切道德法则和义务要求之所以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不是基于其他任何目的,只是为了人本身,以人为“最高绝对目的”,即达到“至善”。 2、康德幸福观的判断依据:理性主义 康德认为,建立在经验之上的道德必然走向虚伪,因为它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这样真实的德性就会毁灭。“如果使个人的幸福原则成为意志的决定根据,那么这正是德性原则的对立面” [2](P37)。并且指出,个人幸福的原则虽然能够提供准则,但不能提供可以作为普遍意志的法则的准则,因为单单依赖于经验的材料,只能给出一般的规则,绝不能给出普遍的规则。即在一个理智和道德的世界里,如果排除了德性的一切障碍,那么与德性成比例的幸福将是必然的,在这些原则(出自道德法则的义务)指导下的理性存在者,本身就能成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因为这些道德法则的约束性是普遍存在的,不管遵守或不遵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是基于对满足我们的自然性好的期望,认为希望获得幸福和为使自己配享幸福是必然连接的,那么对幸福的希望就是不合理的,也是不道德的。只有按道德法则行事并且作为我们的最高理性时才可能配享幸福。即是说,我们可以希望幸福,但必须存在最高理性,即一个不是遵从而是命令的“最高意志”。 二、康德幸福观的理性超越及论证意旨 1、康德幸福观的理性超越 在古希腊时期,关于幸福的研究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从感性的层面研究幸福,他们认为快乐就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整个的善,德性居于促进自己的幸福的准则里面。斯多亚学派从逻辑的层面证明了幸福的情感包含在关于自己的德行的意识之中,德性是整个的善,只要拥有德性,就是幸福的。幸福和快乐本身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要拥有德性,就应该摈弃一切爱好和幸福。因此,在这两个学派里,他们都认为德性和幸福是同一的。而康德指出,德性准则与幸福准则就实践原则而言是完全两类的,远非一致的,是两种“在种类上完全相异的元素”,并在同一个主体中相互妨碍。首先,追求幸福的欲望是德性的动机是不可能的,因为对幸福的欲求是在经验世界中,不能作为德性的基础。其次,德行是幸福的原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人仅仅存在于现象世界中,就是不可能的,由于人同时也是理性的存在物,德行就是幸福的有效原因。 2、康德幸福观的论证意旨:德福统一 康德认为,德行和幸福一起构成了一个人对至善的拥有,并且认为与德性极其精确地相比配的幸福构成了至善,无论是依照同一性法则还是依照因果性法则

文档评论(0)

根顺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