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素材:一材多用 .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观点: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材料:苏轼 2.安于位置对于苏轼而言,指的是什么? 苏轼为什么安于位置? 他的安于位置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他怎么样去安于位置,创造价值的? 举例1 话题: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上天给苏轼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昔日的朝廷重臣,转眼便成了阶下囚,之后又流放到了黄州这穷乡僻壤,苏轼的人生位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造化的弄人,乐观的苏子坦然相对。他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悲苦万分,以泪洗脸,不如安于现在的位置,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东方不亮西方亮”。心中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为什么)苏轼忘记了贬谪之痛,潜心于诗文的创作,“两赋一词”等横空出世,轰动了当时的北宋文坛,苏轼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意义、作用) 1.观点:不敢忘记 材料:苏轼 2.不敢忘记对于苏轼而言,指的是什么? 苏轼为什么不敢忘记? 他的不敢忘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他怎么样去不忘记的? 举例1 话题:不敢忘记 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因为投身报国,为民请命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是什么)因此,即使是流放到黄州,他也能忘却贬谪之痛,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为此,他成立了救儿会,捐出节衣缩食的钱物,帮助贫穷的百姓脱离困境。(怎么样)人民因此感激他,纪念他,铭记他的大恩大德。如果东坡的眼中没有百姓的温饱, 心中只有他的前途命运,那么,他就可能只会沉浸于个人的伤痛之中,也就不可能胸怀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了。正是因为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牢记要为百姓造福,才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和爱戴,美名扬天下。(作用、意义) 小结:“一材多用”三步骤 1.你所要写的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2.你所熟悉的材料可以怎样与观点契合?? 3.材料和观点融合后,怎样深入下去?? ——用材料就观点进行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意义或作用怎么样?? 例2:“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 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 (98卷——以“坚韧”为话题) (02卷——“心灵选择”) (03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呢?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吗? ——用材料就观点进行提问   是什么? 为什么? 意义或作用 怎么样?   小结:“一材多用”中 思路的拓展 注意事项: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偏向性选取与分析 我们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 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课堂演练:读下面全国近年各地的高考考场作文题。 1)、《不敢忘记》????    2)、《面对选择》 (02年高考广东) 思考: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蔺相如事例),该如何来写? 作文:用蔺相如的材料写这个两个小作文(议论文) 话题:不敢忘记 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因为投身报国,为民请命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是什么)因此,即使是流放到黄州,他也能忘却贬谪之痛,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为此,他成立了救儿会,捐出节衣缩食的钱物,帮助贫穷的百姓脱离困境。(怎么样)人民因此感激他,纪念他,铭记他的大恩大德。如果东坡的眼中没有百姓的温饱,心中只有他的前途命运,那么,他就可能只会沉浸于个人的伤痛之中,也就不可能胸怀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了。正是因为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牢记要为百姓造福,才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和爱戴,美名扬天下。(作用、意义)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02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一材多用”的技巧 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 “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但不是强扭!!) 尽量找出材料与话题的联系 “一材多用”三步骤 1.你所要写的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2.你所熟悉的材料可以怎样与观点契合?? 3.材料和观点融合后,怎样深入下去?? ——用材料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