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复习(实用).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教材资源复习文言句式(选编 xx) 高考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学习原则: 充分利用已熟悉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义复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的有关知识,去认知新的内容,通过回忆、对比、联想,触类旁通,温故知新,逐步掌握文言句式的一般规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本篇目: 《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与妻书》《逍遥游》《孔孟两章》《劝学》《过秦论》《师说》《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滕王阁序》等具体做法: 老师提供范例,学生可以参考文言句式的课件,多做练习来复习归纳整理文言句式的知识。切记: 一定要自己做,读记十遍,不如动手写一遍。 一、判断句 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xx、xx 在 xx,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4 4.用副词 “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小结其句式特点: 1、,, 者, ,, 。 4、,, ,,, 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2、,, 者也。 5、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今臣亡国贱俘。 ” 3、,, 者, ,, 也。 6、用 “是”“为”“乃”“则”“即”“诚”“非”“素”“皆”等来表示判断。 例句: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族灭者秦也,非天下也。 3.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5.《齐谐》者,志怪者也。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7.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8.是社稷之臣也。 9.非我也,岁也。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被动句 难点探析: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 “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 “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2/14 此非 xx 之困于 xx 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 “见”或又在动词后加 “于 ”引进主动者。例如: 臣恐见欺于 xx 而负 xx。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 是: “为+主动者+动词 ”或者 “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 茅屋为 xx 所破 4.用“受”“被”“受,, 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 “被(受)+动词 ”或者 “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小结其句式特点: 1.,, 于,, 。2.,, 见,, 。3.,, 见,, 于,, 。 4.,, 为,, 。5.,, 为,, 所,, 。 ,, 为所 ,, 。 6.,, 被,,7. 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 例句: 遂为猾 xx 报充里正役 1.戍卒叫,函谷举。 2.为天下笑者,何也? 3.吾属今为之虏矣! 4.则告诉不许。 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6.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7.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8.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三、省略句 3/14 难点探析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 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它)触草木,(草木)尽死,(它)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然(人)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 《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 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告神)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来论处)。 3.省略宾语例如: 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游褒禅山记》 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 “于”和“以”。例如: ① 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②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5.省略中心词。例如: ① 宫 xxxxxx,俱为一体。 4/14 [ 简析 ] ① 句中的 “宫中府中 ”就是 “宫中之吏 ”与“丞相府之吏 ”,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 6.省略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