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题乌江亭》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 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 . 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 全诗原文如下: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 841 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 于开成四年( 839 年)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 刎之处。《史记 ·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檥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自刎而死。 ” ⑵兵家:一作 “由来 ”。事不期:一作 “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 “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1] 白话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作者简介 杜牧( 803 年-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 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 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 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 “小杜 ”,以别 于杜甫, "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 作品赏析: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乌江亭 ,项羽自刎乌江 ,后人纪念的亭子 胜败兵家事不期 ,是说胜败兵家常事 ,项羽不该为一次战败而自尽 包羞忍耻是男儿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 ,不该自刎 .而要忍耐失败的耻辱 . 江东子弟多才俊 ,说项羽的老家江东多杰出人物 ,应回江东招兵买马卷土重来未可知 .那么项羽如果渡过乌江 ,回到江东 ,也许能够卷土重 . 表达了对项羽自刎的惋惜 .认为项羽如果能回到江东 ,卷土重来 ,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大英雄 .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 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 ”,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 “包羞忍耻 ”,才是 “男儿 ”。项 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男子汉 ”呢? “男子汉 ”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 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 “时不利 ”而 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 “英雄 ”称号。 第三句 “江东子弟多才俊 ”,是对亭长建议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 “无面见江 东父兄 ”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 “包羞忍耻 ”,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 “江东子弟 ”“卷土重来 ”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 “败不馁 ”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