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多重买卖的法律评价.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品房多重买卖的法律评价  商品房多重买卖是出卖人就同—商品房订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买卖合同,将房屋先后 卖于数人,形成数个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的行为。一物数卖,自古有之,谋取利润最大化 是多重买卖的动因,亦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直接悖离。房屋乃人安居乐业之本,与民众生 活休戚相关,而商品房多重买卖现象又时有发生,诉诸法院者屡见不鲜。因多重买卖涉及 物权变动及诸多债法原因,实有深入研习之必要。本文试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新颁布的《关 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意见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第 8、9、10 条的规定,略谈粗识浅见,以资探讨。[1] 一、商品房多重买卖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是法律对合同的价值评判。合同是当事人 合意的体现,除因标的目的自始客观不能、无从确定、违反法律强行规定,违反公序良俗 及其他法律特别规定外,均为有效。前位买卖合同只要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背《合 同法》52 条的禁止性规定,其效力自不待言。在后位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一物数卖之举虽 有悖于诚信守约的善良风俗,但只要出卖人与后位买受人未有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 行为,该房屋买卖合同并非当然无效。不能以是否做到实际履行为标准否认后位买卖合同 的效力。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亦不是房屋买卖合同生效要件的观点也广为学界和实务界认可。 基于先后买卖契约而生之多重债权,依传统之债法观念,不因先后而异其效力。[2]就 此意义而言,出卖人—房数卖的行为不能当然否认前后买卖合同的效力。《解释》第 8 条 也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 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先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前位买卖合同及要求出卖方支付 惩罚性违约金,而不能当然否定后位买卖合同的效力。由此可推断《解释》认可后位买卖 合同效力的意旨。 在出卖人已将房屋所有权移转至前买受人后,又将房屋出卖第三人的,出卖人的行为 是一种出卖他人之物的无权处分行为,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学界通说及《合同法》第 51 条均认为应采效力待定说,合同并不当然无效。置换一个角度考虑,出卖人出卖他人之 物的行为在后买受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欺诈行为,依《合同法》第 31 条规定, 后买受人享有撤销该合同的权利。《解释》第 9 条也规定:在出卖人已将房屋卖于他人并 已履行的,后买受人可以请求撤销买卖合同,并主张惩罚性赔偿金。 二、商品房多重买卖中的物权变动及利益衡平房屋买卖以转移房屋所有权为合同目的, 同一合同标的难以在多个债权人之间合理分配,是多重买卖合同的特色所在,亦是诸多买 受人权利冲突的集中体现。准确界定商品房多重买卖中的物权变动,是保护各方权益的前 提条件。 (一)房屋所有权已先行转移于前买受人时的物权变动出卖人若已将房屋所有权移转 于前位买受人并办理所有权登记后,又将该房屋卖于他人,先买受人取得房屋所有权当无 疑义。不动产以登记为权利公示公信方法,后买受人可从权属登记中发现出卖人非真权利 人,从而放弃交易。若其仍愿意与出卖人继续交易,则应视为接受了权利不能实现的风险, 自然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为惩戒出卖人的恶意欺诈,依《解释》第 9 条 三 项规定, 后买受人就出卖人的一物数卖行为可主张不超过已购房款一倍以内的惩罚性赔偿金。 (二)出卖人径行将房屋移转于后位买受人时的物权变动及法律评价 1.物权行为理论之辩析欲清楚解析物权变动的内涵,必先厘清物权行为的概念。物权 行为是指要发生物权变动,须独立于债权契约之外,以直接发生物权变动为目的设立新的 法律行为。债权行为仅是物权行为的原因行为,两者截然分开,各自独立,物权行为并不 因原因行为无效而无效,即使原因行为无效,仍可发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此即为物权行 为的独立性、无因性。[3]浏览域外法典,关于物权变动大致有四种立法模式。其一, 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以法国为例,不承认独立于债权行为的物权行为概念,买卖合同成立 时物之所有权即行移转。其二,登记对抗主义,如日本立法模式,买卖合同一经成立,物 之所有权即行移转,但非经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其三,登记要件主义,又为区分原则。 典型代表为瑞士,即认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别,但又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 因性。单纯的合同行为不会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还应履行登记等公示行为,方有物权变 动之效。其四,物权意思主义,以德国为例,我国台湾民法亦采此说。该学说由德国历史 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所创,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