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4篇鱼我所欲也.doc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4篇鱼我所欲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同“ _______”,意思: 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 ”同“ ______”,意思: 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①“ ______”同“ _______”,意思: ______ 2008. 16 ( 2) ②“ ______”同“ ______”,意思: 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同“ _______”,意思: ______ 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F] .. 古义: _________ 今义:表许可 (2)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_________ 今义:豆子 3)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古义: _________ 今义:计时器具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3. 重点实词 (1)故不为苟得 也 .. (2)死亦我所恶. (3)故患 有所不辟也 . (4)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6)非独 贤者有是心 也 .. .. (7)贤者能勿丧.耳 (8)呼 尔而与 之 . . 9)蹴 尔而与之 . 10)乞人不屑 也 .. 11)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12)万钟于我何加 焉 .. 13)妻妾之奉. 14)是亦不可以已.乎  苟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独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16 (1) 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5)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1.奉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奉命于危难之间 [F] (《出师表》)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F] . 2.使 3.乡 4.与 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 于秦 [F] (《唐雎不辱使命》) . . 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 [F] (《周亚夫军细柳》) .. 使人称谢 [F](《周亚夫军细柳》) . 使内外异法 [F] (《出师表》)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 生以乡 人子谒余 [F] (《送东阳马生序》) . 则有去国怀乡.[F] (《岳阳楼记》 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F] (《〈论语〉十二章》) . 三、重点句子翻译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四、探究设问 ○理○解 ○概 ○括 1.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 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 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 “本心”:第 1 段称 “是心”, 第 2 段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 — 2 — 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2. 如何认识孟子的“义利之辨”?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要“舍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