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非遗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阜阳 阜阳素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阳剪纸、苗湖书会等就发源于阜阳。 据福客民俗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记载显示:阜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两处,分别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和颍上花鼓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界首苗湖书会、阜阳民间剪纸、界首市的曲艺渔鼓、太和县的曲艺清音、阜南县的传统戏剧嗨子戏等。 阜阳市普查登记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5大类208项,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和曲艺、民间杂技等。目前,已有阜阳剪纸等8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太和清音等16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临泉木雕制作技艺等21项入选市级保护名录;农民书画等82项入选县级保护名录。共有普查登记的非遗传承人2351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9人。 阜阳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晚,有些文化遗产已经被人们所淡忘,很多老年人都已经不再关注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更不要说年轻人。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阜阳市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今共有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51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9人。作为皖北重镇,阜阳的民间文化非常繁荣,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整个民间文化发展的骨架。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一览表 姓名(艺名) 代表遗产项目名称 命名机关 命名时间 1 刘继成 阜 阳 剪 纸 省文化厅 2 李玉英 阜南嗨子戏 省文化厅 2008年 3 孙利霞 阜南嗨子戏 省文化厅 2008年 4 谢学芳 阜南嗨子戏 省文化厅 2008年 5 曹树芝 颍上推剧 省文化厅 2008年 6 张洪奎 太和清音 省文化厅 2008年 7 苗清臣 界首渔鼓 省文化厅 2008年 8 侯德山 临泉马戏杂技 省文化厅 2008年 9 尹燕春 临泉马戏杂技 省文化厅 2008年 10 卢莉华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省文化厅 2008年 11 程兴红 阜阳剪纸 省文化厅 2010年 12 吴青平 阜阳剪纸 省文化厅 2010年 13 杜 平 杜氏刻铜技艺 省文化厅 2010年 14 蒋祥林 淮北梆子戏 省文化厅 2010年 15 王永兰 淮北梆子戏 省文化厅 2010年 16 卢 华 界首彩陶烧纸技艺 省文化厅 2010年 17 刘兰英 阜阳(界首)刺绣 省文化厅 2010年 18 朱允德 扁担戏 省文化厅 2010年 19 王文忠 柳 编 省文化厅 2010年 20 朱占用 淮河锣鼓 省文化厅 2010年 21 冯传礼 管仲的传说 省文化厅 2010年 22 张修尧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 省文化厅 2010年 23 曹如章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 省文化厅 2010年 24 何顺礼 鲖城火鞭火叉 省文化厅 2010年 25 李德明 颍州肘阁 省文化厅 2010年 26 陈玉华 颍上花鼓灯 省文化厅 2010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 姓名(艺名) 代表遗产项目名称 命名机关 命名时间 卢群山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文化部 2007年 王京胜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文化部 2007年 王传先 颍 上 花 鼓 灯 文化部 2008年 刘文昌 临泉肘阁、抬阁 文化部 2009年 另外,从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网站和一些民间网站上也能看到近年来政府及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爱好者对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各种传承活动让我们应接不暇:“文艺下乡”演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培训等都给阜阳非遗的传承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阜阳人民在不断丰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不断培养着新的优秀的传承人。 下面我稍微介绍几样为人们所熟悉的阜阳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是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是应用范围很广的。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阜阳很早即有剪纸出现和应用。从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鞋花、袜底花之用。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 阜阳剪纸多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间题材为主。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其作品有单色、填色和染色等。 阜阳剪纸的大部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