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当代文学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docx

文学论文:当代文学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论文:当代文学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 本文是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该专业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史、海派文学、新移民文学等方面,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阐述及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当代文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一: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灾难书写 第1章灾难题材与迟子建的叙事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五六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不断蒙受自然、社会灾难的历史,人类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与灾难搏斗的血泪史。灾难作为人类社会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以其威力巨大的破坏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人们也在抗争灾难的过程中加深着对自然规律与生命伦理的认识,关注着人类生存问题和生存前景。近几年来,地球上局部地区战乱不断,自然灾难频发,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镜子和时代的感应器,自然会关注灾难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家不仅书写灾难场景,展现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展示灾难之后的心理创伤,留存灾难记忆,还通过灾难来表现人性的复杂内涵,思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灾难题材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 1.1灾难:文学创作的经典母题之一 “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既反映生活又超越生活,这句广为人知的话准确地表明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森罗万象、纷纟云繁复的社会生活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原生态的素材经过作家们的选择、概括、加工、提炼成为题材,进入作家们的创作视野,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欲望。文学有着丰富广阔的题材,可以由作家自由的开拓,社会现实生活、历史事件、人类内心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以及自然界的瞬息万变等方面都可纳入文学题材范围之内,“一部文学史就向我们提供了创作题材新陈代谢的生动图画,”文学题材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面对如此丰富的题材,古今中外的作家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于汗牛充栋的优秀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众多纷繁的题材中,作家基于个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以及时代潮流的影响,赋予了不同题材相应的位置。纵观文学史,灾难题材虽然不能与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历史题材等常见题材相比肩,但也一直是作家重点关注和书写的对象。 灾难是一种偶然的,突如其来的,具有毁灭性的外在力量,具体可分为地质灾难、气象灾难、生物灾难、战争灾难等等多个类别,按诱因又可归为两类: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和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均会对人类造成严重损害和苦难,灾难发生的瞬间就可能让天地为之变色,轻则造成财产的损失,家园被毁坏,人们流离失所,朝不保夕,重则有可能使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相依为命的亲人等等。灾难除却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造成影响外,同样也会改变人的内在心理境况。在灾难中人们极易产生不安全感和无根基感,深感人力单薄,在毁灭性力量面前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灾难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被建构的概念。“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一直关注和书写着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精神活动,灾难自然而然成为了作家们不断发掘的题材。 1.2作家主体经验与灾难书写的生成 迟子建自1985年步入文坛以来,在近30年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和散文,专注于对家乡东北的言说,她的作品聚焦于平凡庸常的人生,表现的是在世俗人间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而奔波的底层民众。其中,灾难题材的小说在展现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更具特色,这在《伪满洲国》、《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白雪乌鸦》等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示。究其根源,这与迟子建独特的人生体验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瑰丽的神话传说、温馨的童年生活、别具一格的东北地域文化以及作家个人经历等因素影响着迟子建的灾难书写。 1.2.1东北童年生活经历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过时代风雨的剥蚀依然大放异彩,引起不同时代学者和读者浓厚阅读研究兴趣的一个原因,也许就在于她作品中充盈着浓郁的东北地域色彩。迟子建“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当代的萧红”,阅读她已发表的多万字的作品,就会发现这种比附所言非虚。在迟子建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中,她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了壮美绮丽的北国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东北人情风俗,而这一切离不开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对迟子建的滋养。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祖国最北端——漠河北极村,在风景优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是在这里迟子建积蓄了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首先得益于大自然,大自然提供了足够的能量给予迟子建遅想的空间。迟子建曾坦言,“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②迟子建对于人生最初的认识即来自于大自然。因着东北特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