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法规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二研究与分析.pdfVIP

合同法律法规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二研究与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同法律法规转型中 国的法律体系建构二 研究与分析 从立法当局对法律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的认识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它所宣示的邓 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构成了谈论当代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设话题需要着重强调的起始性 事件。尽管在这个最为原初的细胞中,立法、民主和法治的显著意义只是因为比较简单的 理由即防范政治领袖的恣意而被强调,但此后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一系列 重大事件的发生如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一国两制的实践、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使得原初 的细胞不断裂变,法律体系建设的目的变得越来越饱满,逻辑思路的表述也显得简捷而明 快。 2 、有法可依:法律体系构建的逻辑思路 人类社会的法治实践复杂多样,但无论是古往今来的哪种法治形态,有法可依和依法办事 这样两个互相依存的要求,都是其中内含的基本逻辑。立法工作的重要性,法律体系构建 的必要性,在立法机关的阐述中,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法治实践的内在逻辑: “立法是 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活动,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加强立法是依法 治国题中应有之义。”[2]“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否则,依法 治国就无从谈起。”[3] 3 、从 “有法可依”到 “法律完备” :法律体系构建的目的要求 法治所讲的 “有法可依”从来不是有或无意义上简单的 “有法可依” ,而是有 “良法”可 依,依 “良法”而治,从而必然在 “有法”的问题上引入数量和质量的考量维度。一旦引 入这样的考量维度,中国立法在起步阶段以克服政治领袖人物恣意妄为、使社会生活有所 规矩为目的的 “有法”努力,就提升为建构以 “完备”为特征的法律体系的要求,即立法 领导人所说的 “建立起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 。 法律体系包含了法律 “科学完备”的要求,在立法当局看来,它不仅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数 量充足、结构完整,而且更指向在实质意义上对当今中国社会特点和需要的回应。根据中 共十 五大精神,1999 年修宪确立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宪法地 位。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 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可以说,从此时起,中国所建设的民主 政治,就是法治政治。加强立法,构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在价值目标上首先服务于以 “依 法治国”为标识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在树立了法律体系构建的政治目的的同时,立法 当局还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意义上明确了体系建设的经济意图;在社会发展意义上, 把 “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确认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 目标,从而明确了法律体系构建的广泛而综合的社会目的。 从法律体系构建回应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认识和实践看,表现为从强调数量 到关注质量、从填补立法空白到强调立法质量、从不断增补到关注整合的过程。这种操作 思路上的变化,最明显地开始于中共十五大提出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 2010 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后,为此,九届全国人大在立法工作上提出 “坚 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 ,提出为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应当处理好数量和质量、权力和权 利、稳定性和变动性这样三个关系。其中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吴邦国委员长明确表 示: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无法可依的问题相当突出。正如邓小平同志当时指出的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情况已 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已经制定了 440 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 定,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已成为当前立法工作的主要矛盾。这不仅是 指新制定的法律要提高质量,而且现有的法律也要通过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我们不要在 立法数量上搞攀比,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立法质量上。”[5]就七个法律部门的情况而 言,九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除了列出所要制定的新法项目外,还明确写明了需要修订完 善的法律项目,其中,在刑法 部门,认为 “已经比较完善,今后的任务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修正案或刑法解释 的方式,适时对刑法加以完善”;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认为 “已经比较完备,今后 主要任务是研究总结实践经验,适时对已经制定的上述几部法律进行修改完善” 。[6] (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构的标准和成就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由众多的法律规范、不同的法律部门分支和法律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ng10477053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