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PAGE / NUMPAGES 高中数学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 (2)能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并加以解答.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 (3)通过应用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换底公式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换底公式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换底公式及其应用. (2)对数的应用问题. 2.教学难点: 换底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通过实例研究引出换底公式,既明确学习换底公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在公式推导中应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地增加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换底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公式的能力. 利用换底公式“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它在求值或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1)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底数;(2)注意换底公式与对数运算性质结合使用;(3)换底公式的正用与逆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提出 问题 我们学习了对数运算法则,可以看到对数的运算法则仅适用于对数的底数相同的情形,若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对数的底数不相同时怎么办? 师:从对数的定义可以知道,任何不等于1的正数都可以作为对数的底.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换为以10或e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为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 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概念 形成 1. 探求换底公式,明确换底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求我国人口达到18亿的年份,就是计算x=log1.01的值,利用换底公式与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得 x=log1.01==≈=32.8837≈33(年). 由此可得,如果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从2000年初开始,大约经过33年,即到2032年底我国的人口总数可达到18亿. 师: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下面的换底公式吗? logaN=(a>0,且a≠1;c>0,且c≠1;N>0). (师生讨论并完成) 当a>0,且a≠1时, 若ab=N, ① 则logaN=b. ② 在①的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 则logcab=logcN, 即blogca=logcN. ∴b=. ③ 由②③得logaN=(c>0,且c≠1). 一般地,logaN=(a>0,且a≠1;c>0,且c≠1;N>0),这个公式称为换底公式. 推导换底公式 应用 举例 (多媒体显示如下例题,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例1 计算:(1)log34·log48·log8m=log416,求m的值. (2)log89·log2732. (3)(log25+log4125)·. 合作探究:现在我们来用已学过的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2 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C.F.Richter)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M=lgA-lgA0,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 (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 (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

文档评论(0)

151****99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