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2月语文月考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2013(上)高二12月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 2、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文人的拐杖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 人们早就使拐杖这个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们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义,从它身上获得启示:这些品德之类的喻义,正是中国古人爱杖以及“杖文学”众多的基本原因之一。 汉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圣贤,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克制、节欲以及认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强调其扶持、辅佐的作用,提示人们应当从用杖中体会到任用贤人之重要。魏晋唐人除了继续将杖与扶持、辅佐之类相联系外,又将劲直、高节、逍遥和杖联系了起来。 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张九成、黄庭坚强调了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最能典型地体现宋人观念的则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后半首曰“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城红。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放行天地无障,倚观宇宙皆虚空。横挑斜倚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赋杖以节操、脱俗、闲适、飘逸的个性,正是宋人写杖的最大特色。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观念整合、沉淀、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普遍的内敛倾向使各种纷扰的观念、骚动的心理被普遍的宁静之美、逍遥之求所代替。程颢的诗《秋日偶成》最具典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有别于唐人专重功名富贵的“男儿观”,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态度的新内容。 宋人这种人生态度,也体现在对杖的品德等喻义的解说上。在宋人笔下,杖的戒慎启示、扶持、辅佐功能、贤人之喻明显淡出,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识、政治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来显示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 与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怀相应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喜爱之杖,在材质上都偏爱来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们还非常喜欢给杖加上枯、曲、瘦、短、轻等形容词。可见,宋人爱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他们使杖有了丰富的文化附着。 所以,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如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竹杖芒鞋与马的比较中,作者体会到不受宦事羁绊的轻松自由。 由此可见,宋人对杖及写杖的偏爱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 (取材于《新华文摘》2007 年第10 期,有删改)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中国古人之所以爱“杖”,是因为从“杖”身上引申出来的喻义给人以启示。 B、宋代文人对“杖”的含义的创新是在对前人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C、宋代文人喜爱选择山野自然植物做“杖”的材质是源于他们的审美情趣。 D、苏轼借笔下的“竹杖”“芒鞋”表达了自己不受宦事束缚后轻松、潇洒的心境。 2、下面各句诗词中最能反映文中所说的宋代文人的情怀的一项是(3分)(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3、下列文字不属于宋代文人喜爱写杖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 A、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由积极入世转向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而这种情怀与宋人赋予杖的寓意是吻合的。 B、杖的取材和外形特点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爱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 C、宋代文人喜爱写杖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 D、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