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末考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 第 PAGE 1页 共 NUMPAGES 7页 隆回一中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复习卷 时量:90分钟 分值:9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qiān)期 踟蹰(zhú) 朝搴(qiān) 机杼(shū) B、剡(shàn)溪 江渚(zhǔ) 纶(guān)巾 还酹(lèi) C、天姥(lǎo) 脚著(zhuó) 凝噎(yè) 庐冢(zhǒng) D、俳(fēi)优 度(duó)曲 铿(kēng)然 噌吰(hó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舞榭 明查秋毫 豆蔻 再接再励 B、荻花 苍皇北顾 弥望 心照不喧 C、初霁 共商国是 谪居 深思慎取 D、渌水 抱新救火 瑰怪 凭心而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 莫辞更坐弹一曲 ② 辞楼下殿,辇来于朝 B、①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①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 暮去朝来颜色故 D、①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花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 D、他除了安分守己之外,别无长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个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B、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之中依旧坚持指挥着过往车辆,使我深受教育。 C、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不仅有现实紧迫性,而且有更高的要求,更丰富的内容。 D、研究性学习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1) 泉上有桥,泉边有楼,桥是竹桥,楼是木楼,_______竹与竹撞击,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 (2) 我认为,一切已经成功的企业和成功人士,都是创业者努力“颠覆”的目标,因此,要鼓励大家去_________而不是去敬仰和朝圣。 ① 海风从山隙处吹过来,楼前植竹, ② 楼前植竹,海风从山隙处吹过来, ③ 挑战微软、挑战联想、挑战海尔, ④ 挑战联想、挑战海尔、挑战微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读《雨霖铃》一词,完成7~10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着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浅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神风情,更与何人说? 7、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骤雨:急雨 歇:停 B、都门:京城门外 怅饮:“怅”通“畅”,痛快地喝 C、无绪:没有心思 执手:手拉着手 D、沉沉:深沉 经年:一年 8、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 C、全词围绕“悲秋”情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D、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别后的想象刻画心理。 9、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起首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说明现在作者正在借酒消愁,但仍无法忘怀。 D、这首词,写出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把别后的情景描绘的真切,又以景衬之,实是柳永手法高妙之体现。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执手相着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B、“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