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32页).doc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32页).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 1新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究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畸形、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调理。 从题型看,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探究题都是有一则或几则材料组成,这几则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关、或者相反(对)。探究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探究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二是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或特征,这类题大多要求从几段材料中归纳出事物的拱形或个性。 探究题的两种出题形式:一是单独作为一个题目出现;二是放在阅读或综合性学习中出题。要注意阅读中的探究一定要联系、结合文章。 2 样板题解析 例1、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感想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解析 这道题贯通古今,联系课堂内外,考查知识迁移,、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考查与德育评价并重,很有意思。让我们先来看看参考答案吧: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如: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理解、归纳、简要表述出正确答案呢? 首先,要能大致翻译这三段文言文。 其次,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很显然,这三段文字包含出题者的良苦用心。 1、题干中的“联系社会实际”有极强的暗示作用。 2、这三段文字不是随意选的,要得出“感想”、“结论”,就必须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3、要注意,题干中要求的“简要表述”。在答卷中,有的答案长达三、五十字,很不简练。有的回答不得准确,感觉就差那么一点,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准确表述出关键词,而这道题的关键词就是“和谐社会”,只要围绕它来作答,肯定思路方向正确。 4、要注意从正面回答,有的同学已经答到“古代社会很美好”了,如果顺着这个思路,答“现在更要努力建设一个新的美好和谐的社会”,那就百分之百准确,如果他偏偏答出“现实社会很黑暗”这样消极的答案,那就有问题了。 例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答出三点即可)(3分)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内容探究题。完成这道题,我们: 首先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材料中提炼出主要的信息要点。如例句中的三则材料可分别概括为: 材料一: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材料二:大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材料三: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其次,把上面提炼的要点再加以分析,筛选,寻找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特点。如例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再来分析、探究,就会发现: 材料一“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母虎其实是在教幼虎在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这是母虎对幼虎的一种爱,只不过这种爱有点残酷而已。 材料二是通过孟子的话来说明人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够有所作为,材料三是因为父母的过份关爱,导致了子女的冷漠、懒惰。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系。材料、二是正面事例,材料三是反面事例。 最后,组织语言,表述结论。 从正面提炼的结论是:(1)为了孩子的生存,动物对子女的训练是残酷的;(2)磨练成就了一批成功人士;(3)“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从反面提炼的论点是:溺爱令人担忧。 3 新题型透视 例3、按要求答题。 已知:1.备考前夕:某学校九年级10:30自习课结束 2.班主任有令:每天自习课后须自学一小时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