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读后感9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 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 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希 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仨读后感 1 读杨绛的《我们仨》,真的是一种享受,到今天为止,我读了三遍,我是个平 凡的人,我只想看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对于他们的生离死别我真的 不忍心看,如果不是这本书我真的要忘了钱老和他女儿圆圆离开我们已很久了。 钱仲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让我衷情,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 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几遍, 可是我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 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平静, 面对荣誉时的低调,为人处事只求无悔于心,钱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 们一家人始终是乐观的,无真是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对中国这个著名的家庭的 亲情故事,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面对书中简单而朴白的文字, 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那种罕见的真情和达观,在作者那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在 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潸然泪下。生活在回忆中的杨绛先生,可谓得了汉语的精 髓,入了是让人既心往之,又感慨万千。 杨绛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平凡家事国家大事从容而谈,面对别人的陷害 也看不到一丝的恨,只是泰然处之。而前面两节,三人走失在古驿道,采用虚实 相间的手法,经梦起至梦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 却给了杨绛先生最好的回忆。从照片上看,杨绛不算漂亮;老年后,发现他们是 如此得有夫妻相,般配,简单地从杨绛散文中知道,他们家也曾处世交,于是结 成亲家,不管当时是否以为基础,这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爱情是 个什么东西,终将被习惯于依靠代替,为他们的幸福所折服,不管经历了多少的 苦。 钱老是名人,而在杨绛先生的眼中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 个儿子的角色,有幸相携至老也不枉此生了。好的书每看一次会有不同的感受, 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真的要感谢杨绛先生! 祝愿杨绛清静地度过晚年, 更祝他们仨再相聚没有生离也没有死别。《我们仨》 我还会再读下去,陪伴我一生。 我们仨读后感 2 《我们仨》是我在逛街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偶遇的,黄绿色的封面,简单地 以一幅家庭合影开封面, 下书“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笔迹, 很少从现象书中感 觉“墨香”的存在,这本书便有,很多的亲笔信,字迹并不是可以上书简的那种, 然而,寻常的家信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与爱,将我们熏醉。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书 是令人心伤的,杨先生将太多的情感注入其中,教我们这些外人也不得不将自己 的感情投放。 2003 年出版的《我们仨》,也许并不能说是杨绛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感 人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受的复杂的, 读到伤心处, 我会落 泪;读到开心处,我会欢笑;读到离别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我则会认同。 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震撼,也让我体会到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我想,也许 正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方才显出情感的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它的真挚动人, 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的争相传阅吧! 亲情,似乎永远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语 便能表达出亲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 90 多岁的老人对家人的追忆,更能让人为 之动容。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时的相扶相帮和患难时的不离不弃,在杨绛老 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开来。我随她喜,随她悲,随她一路陷入对亲人的思念。我敬 佩他们三人的治学严谨;悲伤他们的坎坷人生;欣慰他们的患难于共;羡慕他们 的融融亲情;也心痛他们的相继逝世。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 学者,耀眼的头衔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常人的亲情。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读 书为乐,不去理世俗的嘈杂,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生活在他们自我设定的祥和 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书分三部,第一、二部记述了一个梦,或许是人到老年的一些精神状态。梦 中的情境读来令人历历在目,就连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细节都清清楚楚。即让人感 受到杨女士对这个社会的恐惧和怀疑,也感知到她对家庭的珍惜和信任。一家人 在古驿道上的相聚与失散,正是一个家庭真实的写照。女儿圆圆去世了,钱钟书 走了,相亲相爱的三口之家只留下了这位老人,她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 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 书的第三部,只看名字就叫人心酸,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记述了杨女士 和钱钟书后的一些生活内容,从 1935 年婚后同去英国牛津求学,到 1998 年钱 钟书去世,其间女儿也在 1997 年因病去世,从一个家庭的组建到结束。杨女士 在书中说“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 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 在怀念往日的生活,

文档评论(0)

156****9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