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赛课的评价与引导.doc

襄阳市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赛课的评价与引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襄阳市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赛课的评价与引导 总体感受:群芳吐艳姹紫嫣红 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碰撞生成放异彩 群芳吐艳襄阳十三钗 个个不凡 口语交际落实新课标 课课有招(卞主任提升) 从四个方面谈浅见: 一、 课标精髓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增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增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动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水平,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实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阶段年段目标分述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从这些表述看,口语交际要求孩子口语交际有目的意识、对象意识、角色意识、环境意识等 二、教材安排 教材从1-6年级都安排有口语交际内容,表现方式是话题引入、情境表现、提示话题目标或教学要求。(此处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 三、学法引领 (一)情境创设,挖掘内涵,激发生活积淀。 1、抓住学生就抓住课堂,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情境创设的基点。 这个最近发展区就是孩子的兴趣点、注重点、疑惑点、可提升点等,只有基于此创设情境,才能很快地把孩子带入交际话题,刺激表达欲望。比如:朱春燕老师《教你学一招》一课已是第五节,孩子困乏,怎么很快地集中孩子注意力,打开孩子话匣子?朱老师抓住孩子爱玩魔术的天性,就用翻花绳的游戏引入小魔术,勾着孩子想学,快速进入学招的教学。而王易红老师《向你推荐一本书》的教学,你说我猜的游戏表现的书名都是孩子爱看的书《西游记》、《爱的教育》、《查理九世》《淘气包马小跳》、《十万个为什么》,非常切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和阅读心理,创设好的氛围。当然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孩子的生活阅历不同,可能导致了孩子的话题中心跟老师的预设不同,那就要根据学情,即时调整情境,比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中,老师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有养乌龟的经历,那么把原来的预设改到让孩子说说乌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你发生的趣事上来,你养乌龟时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你对他人发言有什么疑问,这些话题孩子都能侃侃而谈,可见基于学情的情境是孩子最能接受的。 2、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化虚为实。 交际的情境越趋向真实,越能激发孩子表达欲望,产生真正的说的目的和需求。那么如何把虚拟的情境变得真实,就是让它生活化,贴近孩子的生活。比如《劝说》一课中,情境生活化,意味浓厚。从孩子的日记中劝爷爷戒烟、劝爸爸不要酒驾,这些话题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问题,有生活基础,又有任务驱动,帮他们解决困难,解同龄伙伴之所难何愁无话?而叶小舟老师的《学会赞美》交际情境的创设更是完全基于孩子生活,层层递进。首先表现少先队活动中某个孩子的劳动场景,让孩子夸一夸,再引入班主任老师的亲笔信带着对好多孩子的赞美,推动指导(相信这样的生活资源必定能激发孩子的情感波澜和渴望赞美的期待),继而在全班孩子互夸的基础上找到同学们没注重到的孩子夸夸他,整个交际情境的推动完全基于孩子的生活,有力的开发课程资源,层层递进,实现了孩子交际话题面(思路的拓展)——点(注重方式,个性表达)——面(互动互夸,感受真诚,联系生活再次拓展赞美)的聚拢和发散,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还有《向你介绍一本书》中的两队(新华书店和邮政书城pk赛),更是基于孩子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