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考试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考试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D A B B C 9.断句(6分) 持枢,谓 春 生 夏 长 / 秋 收 冬 藏 / 天 之 正 也 / 不 可 干 而 逆 之 / 逆 之 者( / )虽 成 必 败 / 故 人 君 亦 有 天 枢 / 生 养 成 藏 /亦 复 不 可 干 而 逆 之 /逆 之 者( / )虽 盛 必 衰 / 此 天 道 ( / ) 人 君 之 大 纲 也(取材于《鬼谷子》)评分标准:错两处扣一分;括号处未断不扣分。 10.补写。(任选四句,8分;每句错一字即不得分) = 1 \* GB3 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 2 \* GB3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3 \* GB3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4 \* GB3 ④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 5 \* GB3 ⑤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 6 \* GB3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司马迁《史记》) 11.( D )(3分)12.( C )(3分) 13.(4分)译文:君子天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意思对即可。 14.(4分;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可) 事物的原状 外物的作用 产生的结果 蓝(蓼蓝) (提)取 青 水 (降温) 冰 (直)木 车柔 轮 (曲)木 受绳 直 金(刀剑) 就砺 利 性恶之人 不断学习 君子(智明而行无过) 15.(甲)( D )(3分) 15.(乙)( B )(3分) 16.(甲)(A:2分;B:1分;C:3分)(3分) 16.(乙)(A:2分;B:3分;C:1分)(3分) 17.(4分) 答:前一段是刘邦对项伯说的,目的是使项伯相信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并转达给项羽,因此说得比较有分寸。后一段是樊哙对项羽说的,目的是为刘邦表功,让项羽感到惭愧,所以语气比较强硬。这是一道开放题,意思对、有道理即可。 18.(4分) 答:①刘邦集团准备工作做得好。②大家一起认真商量过对敌策略了。 = 3 \* GB3 ③君臣团结,上下一心。这是一道开放题,意思对、有道理即可。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4分。 19.(3分)答: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没有“当时”或“与他同时”之类修饰语的扣2分,没有“有名的”不扣分;字数超限,扣1分) 20.(3分)答:贝多芬不完全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而是给乐式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以至人们在他的音乐中感觉不到乐式的存在。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1.(2分)答案:贝多芬借用并发展了莫扎特的乐式,赋予其巨大的内在力量(或: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最后打散了乐式。意思对即可。 22.( D )(2分) 23.( C )( E )(4分) 24.(5分;每处1分)①总要夹上 ②却是白字连篇 ③更应该 ④但同时 ⑤随着中国 25.参考示例:正月十五,不可能有一弯金月;写作文不能凭空捏造,要认真观察。评分标准:(1)存在问题及评价,写出一点即可,3分。(2)总结出写作感悟,2分。字数超限,扣1分。意思对即可。 26.(60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一‘“内容“方面。 1. 题意及相关的问题 A. 角度问题 本次作文是根据一段文字写文章,学生可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作文可选取的角度存在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学生的作文,无论是针对三种滋味的其中一种产生联想,还是同时阐释三种滋味并概括各自意义,这些角度都是允许的。 再者,有些学生作文就三种滋味的形成不同看法,但不对每种“滋味“逐一解读——若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概括主题,并言之成理,同样也可视为作文的一种角度。 要强调的是,对于这三种“滋味“,有的作文并对”滋味“详加推敲,但其议论或叙事都可见出其对所给材料的充分理解,对这些作文,不轻易判离题。 所谓三种“滋味”,可联系的对象十分广泛,既可以是生命体验,世态感情,也可以是艺术趣味,人生境界等。除了具体涉及“滋味”外,就材料所提供的情景之整体或某一点展开议论或叙述,都是潜在的写作角度。 具体地说,学生作文不见得都需要在字面上提及“滋味”,比如论“多样性”或论“多元化”这样的题目,再如“谈选择”“论个性”“论角度”等等。都是可允许的写作内容,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将材料有机地结合到作文中,总之,不以题目或题材优劣,主要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材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