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阅读原文及其答案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丁国强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 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 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 ?列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
人与物同化, 失去了世俗之心, 忘却了功名利禄, 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 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 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 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 《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 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 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 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 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 进而或弃官或隐居。 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 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6.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 (6 分 )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 分 )
1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原因。 (6 分 )
试题答案:
(6 分)摆脱世俗所扰,与世无争的精神世界;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达到的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6 分)首先,提出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观点;其次,阐述舟居情
1 / 5
结的精神实质;最后,分析产生舟居情结的理论基点。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6 分)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品性,深入中国文人之心;现实生活中或政治失意的处境, 或功成后全身远祸、保全天性的愿望, 让中国文人或弃官或归隐; “天人合一”思想, 也是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哲学诱因。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2 / 5
3 / 5
4 / 5
5 / 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