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翻译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 ( 今山西永济县 ) ,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 (zh ūyú)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一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
》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
1 / 6
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 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 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 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 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
乡” ; 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
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
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
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
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
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 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
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 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 不过有时不一定是
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
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
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 所以“每逢佳节倍
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
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
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 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 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
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 ; 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 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 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登高时佩带茱萸囊, 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 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 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 ; 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
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
2 / 6
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二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
3 / 6
4 / 6
5 / 6
6 /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船载卫星通信终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docx
- Unit 5 Let’s go第3课时 Speed up(教学课件)英语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上册2025.ppt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管理服务方案.docx VIP
- 2025年多旋翼无人机超视距驾驶员执照参考试题库50题(附答案).docx VIP
-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5人教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pdf
- 吊装作业隐患排查附依据.pptx VIP
- 米小圈上学记-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第2018011期)-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2025年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VIP
- GB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