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曲成熟于元杂剧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戏曲艺术,在我国尽管渊源很早,但成熟期比较
晚。正如张庚先生说“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了。但它的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到宋金即12 世纪才算形成。”1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渐趋成熟,为元杂剧的产生准
备了充分的条件。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史》中说:“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也。”巫承担着以歌舞贯通鬼神的职责和功能。从 《诗
经》中有关祭祀的舞乐和 《楚辞·九歌》来看,歌舞内容主要是对祖先或神灵的
礼颂,但有些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到春秋、战国之际,又产生了专门供人
娱乐的俳优,《史记 ·滑稽列传》中的 “优孟衣冠”的故事在中国戏剧的形成史
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汉代的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 “蚩尤戏”。据
唐人任昉 《述异记》记载:“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
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又乐名 ‘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耳相抵。
汉造 ‘角抵戏’,盖其遗制也。”汉代 “角抵戏”的代表作是 “东海黄公”,东晋
人葛洪在 《西京杂记》中对其作了详尽的描述: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
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
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 (关中一代)
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此戏由两个演员分别扮演 “黄公”和 “老虎”,敷演黄公伏虎的故事:黄公年轻
时能杀虎,老了尽管却被虎杀。戏通过对黄公的拟演来嘲讽巫术符咒行为的荒谬、
无能。《东海黄公》已经是按照假定情境的装扮性表演了,拟身特征相当明显,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此戏为中国戏曲文化由萌芽而创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南
北朝时期到唐代,出现 “大面”、“踏摇娘”、“参军戏”等具有一定故事内容和发
展意义的艺术形式,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大面”,又叫代面,是戴着大面具的一种演出。崔令钦 《教坊记》云:
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面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
1 张庚:《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年版,第75 页。
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兰陵王是北齐文襄王的四子,曾任并州刺史,作战勇敢然貌俊故戴面具。齐人
倾慕他的功绩,将之事编成舞蹈、配以歌曲,即著名的 《兰陵王入阵曲》。扮演
兰陵王演员戴着面具,载歌载舞,作出种种挥剑、舞剑的动作。其眉目神情具有
相当的夸饰效果,对后世戏曲脸谱的勾画有一定的影响。
“踏摇娘”是唐代歌舞小戏中最著名的剧种。《太平御览》引 《乐府杂录》
载:
踏摇娘,生于隋末。夫河内人,丑貌而好酒,常自号郎中,醉酒必殴其妻。妻美
色善歌,乃自歌为怨苦之词。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
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制也。
“踏摇娘”中的女主人公最初由男性演员来扮演,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改由女
演员扮演,同时加入了一个滑稽角色“典库”以逗乐调弄,从而形成了滑稽表演
与歌舞、角抵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艺术。
参军戏出现在唐代,但可以追朔到十六国的后赵。《太平御览》卷569 引《赵
书》:
石勒 (后赵皇上)参军周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匹,下狱,以八议宥之。后
每大会,使俳优著介帜,黄绢单衣。优问:“汝为何官,在我辈中?”
曰:“我本为馆陶令。”斗数单衣曰:“政坐取是,故入汝辈中。”以为笑。
因为周延原来的官衔是参军,于是以后被戏弄的角色也被称为“参军”。“参军戏”
表演的基本角色为:戏弄者与被戏弄者。“参军”即被戏弄者,戏弄者为“蒼鹄”,
李商隐《娇儿诗》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蒼鹄”的句子,可见二者是对手关系。
参军与蒼鹄相互问答以逗乐,其意旨在于讽刺,最后总是参军言语不济,挨了蒼
鹄的奚落和责打。晚唐以后,参军戏逐渐发展成为多人出场的表演,能够容纳为
复杂内容的故事。参军戏在中国戏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奠
定了后世戏曲脚色行当制最初的基石。宋代的“杂剧”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宋金时期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宋杂剧、金院本是戏剧的雏形。杂剧分艳段、
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演出,由参军戏两个角色扩充的四人或五人为一场,《辍耕
录》载有院本名约690 种,如 《杜甫游春》、《陈桥兵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