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txt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
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
情。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王开岭 发表于 2010-5-3 14:04:00
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海子
1
先讲个笑话。
一人号啕大哭,问究竟,答:把钱借给一个朋友,谁知他拿去整容了。
在 《城市的世界》中,作者安东尼 ·奥罗姆说了一件事:帕特丽夏和
儿时的邻居惊闻老房子即将拆除,立即动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生
活的地方。他感叹道,“对我们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过一种有
形的物体罢了,但对于他们,却是人生的一部分。”
这样的心急,这样的驰往和刻不容缓,我深有体会。
现代拆迁的效率太可怕了,灰飞烟灭即一夜之间。来不及探亲,来不
及告别,来不及救出一件遗物。对一位孝子来说,不能送终的遗憾,
会让他失声痛哭。
2006 年,在做唐山大地震30 年纪念节目时,我看到一位母亲动情地
向儿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矿务局辖区有花园,有洋房,
最漂亮的是铁菩萨山下的交际处……工人文化宫里可真美啊,有座露
天舞台,还有古典欧式的花墙,爬满了青藤……开滦矿务局有带跳台
的游泳池,有个带落地窗的漂亮大舞厅……”
大地震的可怕在于,它将生活连根拔起,摧毁着物象和视觉记忆的全
部基础。做那组电视节目时,竟连一幅旧城容颜的图片都难觅。
1976 年后,新一代唐山人对故乡几乎完全失忆。几年前,一位美国
摄影家把1972 年偶经此地时拍摄的照片送来展出,全唐山沸腾了,
睹物思情,许多老人泣不成声。因为丧失了家的原址,30 年来,百
万唐山人虽同有一个祭日,却无私人意义的祭奠地点。对亡灵的召唤,
一直是十字路口一堆堆凌乱的纸灰。
一代人的祭日,一代人的乡愁。
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场叫“现代化改造”的人工手术。一次城市研
讨会上,有建设部官员忿忿地说:中国,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
成的国家。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
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
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
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
是的,一千座镜像被打碎了,碾成粉,又从同一副模具里脱胎出来,
此即 “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下的中国城市新族。它们不再是一个
个、一座座,而是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分泌
物。
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读
过昆明诗人于坚一篇访谈,印象颇深。于坚
是个热爱故乡的人,曾用很多美文描绘身边的风物。但10 年后,他
叹息:“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就像一种谎言。”
是的,“90 后”一代肯定认为于坚在撒谎、在梦呓。因为他说的内容,
现实视野中根本没有对应物。该文还引了他朋友的议论:“周雷说,
‘如果一个人突然在解放后失忆,再在今年醒来,他不可能找到家,
无论他出生在昆明哪个角落。’杜览争辩道,‘不可能,15 年前失忆,
现在肯定都找不到。’”
这不仅是诗人的尴尬,而是时代所有人的遭遇。相对而言,昆明的被
篡改程度还算轻的。
2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
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
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
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见证
青春的地方?
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
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
生地点的意义吗?
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谈消费的地址而已。就像北京的车站名,
你若以为它们都代表“地点”并试图消费其实体,即大错特错了:“公
主坟”其实无坟,“九棵树”其实无树,“苹果园”其实无园,“隆福
寺”其实无寺……
“地址”或许和 “地点”重合,比如 “前门大街”,但它本身不等于
地点,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
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
活动和岁月内容。比如你说 “什刹海”“南锣鼓巷”“鲁讯故居”,即
活生生的地点,去了便会收获你想要的东西。再比如传说中的“香格
里拉”,即是个被精神命名的地点,而非地址——即使你永远无法抵
达、只能诗意消费,也不影响其存在和意义。
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