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复习课
第五单元;【时空坐标】;【知识体系】
本单元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线,它包括:(1)一个核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两条线索:中国近代(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现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3)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二是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是大众传媒的变迁。(4)四个原因:列强侵略;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主题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影响
和认识
1.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受西方的影响明显。;(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2.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3.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典例示范】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2)隐含知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解析】选C。A“普遍选择”错误;政府认为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化,不能体现男女平等,B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出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选C。材料体现不出民国法治精神,D错误。;【创新思维】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两幅图片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家庭风貌,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服饰的角度对近现代中国人家庭生活的重大变迁进行比较说明。;提示:图一清末服装带有满族服装传统;图二则是当代中国多样化的服饰。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经历外敌入侵内乱不止,从专制王朝到共和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变化直接影响民众家庭生活。;【史料品读】
史料 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
——[美]迈克·亚当斯;【解读】史料反映了新中国结束缠足习俗,妇女可以自主婚姻,从事各种工作,甚至担任领导职务。这些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原因。
①_________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
店、办银行,还舶来洋货。
②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表现。;领域;2.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西方的影响。;【情境在线】先秦文献《孟子》中写道:“先生何为出此言也。”那时候的“先生”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清初,称重臣为“老先生”,辛亥革命后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先生”称谓的变迁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提示:社会风俗文化的不断变化。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
(1)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
(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
(1)背景:_________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
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表现。;领域;【情境在线】
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
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
性的着装受哪国的影响?
提示:苏联。;【助学助记】
1.近代服饰变化特点: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