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 概述
一、进行生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意义
1. 阐明生药的治病机制
2. 有助于生药的质量控制
(1)根据有效成分性质,确定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TLC
定量:HPLC (UV、ELSD 、MS )、GC
(2 )制订质量标准
3. 有助于优良品种的选育
4. 有助于新药的研制、开发
二、基本概念
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合成、转化和
分解的化学变化
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 ):合成生命活动必
需物质的代谢过程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初生代谢所
生成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
脂肪类、RNA、DNA等
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 ):利用初生代谢产物
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次生代谢过程
所生成的化合物,如:苷类、生物碱、萜、内酯类、
甾类、黄酮类等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 ):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
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
碱类、苷类、挥发油等。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 ):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
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黏
液、色素、树脂等
第二节 生药化学成分简介
一、糖类及苷类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
1.单糖类(monosaccharides )Cn(H2O)n (n = 3~8 )
(1)常见的单糖
五碳醛糖:L-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
甲基五碳醛糖:L- 鼠李糖、L-夫糖
六碳醛糖: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等
六碳酮糖:D-果糖、L- 山梨糖等
(2)特殊的单糖
去氧糖:D-洋地黄毒糖、L-夹竹桃糖
分枝碳链糖:D-芹菜糖、D-金缕梅糖
氨基糖:多存在于地衣、微生物和动物中
α-氨基- α-去氧-D-葡萄糖(葡萄糖胺)
(3)单糖衍生物
糖醇:D-山梨醇、D-甘露醇
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
糖的磷酸酯:α-D-葡萄糖磷酸酯
环醇类:肌醇
(4)单糖的性质
单糖多呈结晶状态,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稀醇,
难溶于高浓度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低极性溶剂。具旋光
性和还原性。
2 .低聚糖类(oligosaccharide )
(1)定义: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2 )低聚糖的性质
多呈结晶状态,部分糖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有
机溶剂。易被酶或酸水解成单糖而具旋光性。部分低聚糖具还
原性。
还原糖:分子中有游离醛基或酮基,具还原性,
如麦芽糖、乳糖;
非还原糖:分子中没有游离醛基或酮基,不具还原性,
如蔗糖、龙胆三糖。
3 .多聚糖类(polysaccharides,简称多糖)
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通常由几百甚至几
千个单糖分子组成。
(1)分类:
均多糖(homosaccharide):由1种单糖组成的多糖
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由2种以上不同的单
糖组成的多糖
支持组织:纤维素、甲壳素 不溶于水
储藏养料:淀粉、肝糖元 可溶于热水形成胶状溶液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菊糖、树胶、黏液质
动物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甲壳素、透明质酸
(2 )性质:无定形粉末,无甜味和还原性,难溶于水,
被酶或酸水解产生低聚糖或单糖。
(3 )生物活性
a. 增强免疫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香菇多糖、黄芪多糖)
b.抗凝血作用(肝素)
c.防止血管硬化作用(硫酸软骨素)
(4 )常见的多糖
①淀粉(starch ):由D-葡萄糖聚合而成,通式(C H O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SSC22000 V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2025中级保育师资格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浓缩400题).pdf VIP
- 外研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5 We Have Only One Earth For Better Performance 教案.docx VIP
- 07J912-1变配电所图集.pdf VIP
- 耳鼻咽喉科专科护士授权理论考试试题.docx VIP
- 关于辐向磁场的几处疑难问题释疑.pdf VIP
- 工程项目保修期的工作安排措施.doc VIP
- 一种便于穿脱的套头衣.pdf VIP
- 《尝试创作》教学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