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课件(意象意境) 3.2(学生版).ppt

山水田园诗课件(意象意境) 3.2(学生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意象意境诗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写了哪些景,描绘景有何特点?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石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问:第三四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请简要赏析。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三个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析景)(步骤一)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绘景)(步骤二) 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悟情)(步骤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描绘出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开阔深邃、盎然幽深的意境。(步骤一)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动静结合。(步骤二)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步骤三)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 文 链 接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营造了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意境。(步骤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步骤二)诗中泉水、松、翠竹、青莲可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反映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 问路的典故。 【2018年高考天津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步骤】 三个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析景)(步骤一)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绘景)(步骤二) 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悟情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