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物理知识汇编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
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
片的制作、播放) ;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 : 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固体中
传播时损耗最少 (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 气体中最慢
(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
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 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
音;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速的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 s/t ;声
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声速的影响因素 : 介质的种类 , 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
1、回声的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再传
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
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
(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狭小房间声音变
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距离 :S=1/2Vt=340m/s
×0.1s=17m
3、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
(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
人耳主要由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
经组成;
2、声音在耳朵的传播途径:
声音传到耳道中, 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 听
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失去听觉的原因: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 人都
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 听觉神
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
4 、骨传导:
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
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
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因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亦不同, 可由此判断声
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
五、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 .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
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
是赫兹,;)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增大响度的方法:
使声音聚拢
靠近声源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 ] 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
度越弱;
3、音色: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 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 但音色
却一定不同;
(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 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
人 耳 感 受 到 声 音 的 频 率 有 一 个 范 围 : 20Hz~
20000Hz,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
2、次声波:
人 耳 感 受 到 声 音 的 频 率 有 一 个 范 围 : 20Hz~
20000Hz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
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