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 邓石如、伊秉绶以卓越的碑学实践对清代帖学及馆阁体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作为碑学的先导人物,他们确立了碑学的基本体格和在清代书法中的地位,从而对清代书坛构成整体影响.从者云集,在他们身后云集了一批篆隶高手,如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从而形成强大的碑派阵营。 课件 桂馥 桂馥(1735 - 1802年),字未谷,号云山,山东曲阜人。桂馥也是碑学振兴的摇旗呐喊者之一。他精于隶书,“一生精力,萃于小学,故隶书直接汉人”(杨翰《息柯杂著》),师承《礼器》、《史晨》、《乙瑛》诸碑,所书作品以工秀著称,工整典雅,但又不失厚重稳健之态。惜过分谨严,缺乏一种艺术创作的情感,而表现出较多的装饰意味.桂馥善作小字,“愈小愈精”,然与邓石如、伊秉绶相比在气魄上则逊一筹。 课件 陈鸿寿 陈鸿寿(1768 - 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其诗文书画兼擅.书法尤以隶书最精,取法高古,能于汉隶摩崖刻石之中汲取营养.方朔在《枕经堂题跋》中说:“《开通褒斜道石刻》,曼生心摹手追,几乎得其神骏。”其实,陈鸿寿隶书取法不尽于此,而更兼《杨淮表记》之风采,且又有《石门颂》、秦诏版之意。曾言: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故其隶书不拘法度,而使真情流露.他打破了汉碑原有的字形,使之大开大合,疏密相应,颇具匠心.用笔中锋取篆意,舍去蚕头雁尾,结字上以“奇”为胜,出奇标新。风格上以“意”为胜,古朴简远、豪迈纵逸。陈鸿寿之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师法丁敬、黄易。 课件 吴熙载(]799—1870年),原名廷飓,字熙载,因避同治皇帝(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徵人。其擅篆书、篆刻,为包世臣入室弟子,也是继邓石如篆法而又有所突破的篆书代表书家之一。其篆书吸取《天发神谶碑》,于收笔处与邓迥异而自成面目。篆刻也为邓石如嫡传,印风妍丽。 课件 此外,尚有钱坫、钱泳、孙星衍等均擅篆书,也颇负盛名,然多宗李斯、李阳冰之玉著篆一路,未脱唐人窠臼。虽不足观,但客观上对碑学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件 碑学理论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都无不由此产生出理论,又无不由理论来作指导。理论产生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在早期碑学时代,已有金农、郑燮之只言片语向传统帖学发起进攻。 中期碑学阶段,众多的碑学书家已汇成复兴碑学的浩浩荡荡的大军。于是,碑学理论应运而生。首先有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率先为碑学“伐木开道”。包世臣著《艺舟双楫》,提出卑唐尊碑,鼓动碑学。这是碑学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课件 阮元的“书有南北二派”书法理论 提出了“书有南北二派”的观点。倡导清代书家师法北碑。他说:“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又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北派则是中原之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他认为:“宋、元、明书学,多为《阁帖》所囿,且着《契序》之外,更无书法,岂不陋哉!” 他还认为,北派以碑为上,直源于汉隶,能得古法,而南帖则“妍态多而古法少”。甚至认为,唐初书家,得传北派薪火,颜真卿书也出自北碑。故后人学唐.则不如直接学习北碑。 课件 阮元的书法理论的意义 以前书法理论家的论书多拘于执笔、用笔、书品等。 阮元的两“论”高屋建瓴,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洞察书法的发展,提出了北碑书派的宣言,使书坛耳目一新,使千余年来沉沦的碑学得以发扬光大而起到了导源的作用。这就是阮元在书法史上的卓越贡献。即:以史学家的博识与睿见,对南北书派进行了史的考证与整理,从而结束了此前之史的零乱不成体系的状态。 阮元两“论”表明,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自此开始由被动而转向自觉一一这正是现代意义上艺术理论的开端。 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他的观点的前瞻性。正是由于他的提倡,才有了南北分派,清代碑学派兴起的实践成果。可以说:阮元第一次以“理论先行”的模式,为中国几千年来书法史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这是史无前例的一种模式。 课件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对阮元两“论”成功地进行了诠释和发展。 推崇北碑书法,当帖学由盛而衰之时,包世臣欲以“尊碑”为突破口,为书法的发展找一条出路。还认为北碑最具篆分遗意,认为北碑刚健中寓妩媚,欹侧中见平衡,率意而古朴可爱,变化而无迹可寻,充分肯定了北碑的审美价值.这一点其实体现了这一时期随着朴学风气盛行而带来的审美趣尚的变化。 贬唐:欲以通过贬唐来达到“尊碑”的目的。“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在实践上推树出一位当世书坛的创作典型,即邓石如。邓确实为碑学中集篆隶之大成者,其成就之大,影响之深也颇能令人信服.所以,继邓石如之后,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