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置及功过
评价
[摘要]元朝重视农桑。司农司、劝农使, 编写农书和劝农文,推广农业生产知识和技 术,检查县级官员劝课农桑的成绩,编造农 桑文册等,对元初农桑发展有所裨益。实际 上,劝农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劝农 实为扰民、统计农桑数量和考核官员政绩中 的弄虚作假等。元朝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制 约因素,如人力不足、畜力不足、粗耕粗作、 农时被耽误、农具质次价高购买不便等,这 都影响了农业发展的实效。
[关键词]元朝;司农司;劝农使;功过评价
关于元朝农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学者们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 成就,出版了许多论着。这些论着主要研究 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元朝的农书及其代 表的农业水平[1],二是元朝农业的发展状
况,包括农具、精耕细作技术、土地开垦与 利用、粮食产量、区域开发等。农业的主体 是农民,由于农民文化和地位低下,研究农 民存在文献不足的困难。不过,司农司和劝 农使,是涉农部门和官员,元人文献中有关 于司农司和劝农使设置、职责和功过的记载 与评价,使研究元朝司农司和劝农官员的建 置及功过评价成为可能。本文从三个方面研 究这个问题:司农司和劝农使的设置与职责、 司农司劝农使的工作内容、 元人对司农司劝 农使的评价。
一、司农司劝农使的设置与职责 蒙古族本来“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 食”,“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 地”的认识相当普遍。统一后,军国费用大 增,元世祖既任用阿合马等理财,又在向汉 地学人“问以治道”, 逐渐认识到“国以民 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五月,元世祖诏 谕前线将领高达:“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
人民而已,虽得其地而无民,其谁与居。今 欲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蒙古人 未之知也。尔熟知其事,宜加勉旃,湖南州 郡皆汝旧部曲,未归附者何以招怀,生民何 以安业,听汝为之。”,这表明元世祖已经 认识到土地和人民的重要,决心改变以往掠 夺财富的战争目的,“使百姓安业力农”, 确立了以农桑为主要经济方式的政策。 司农
司、劝农使和各地正官在贯彻重农桑的国策 中发挥了作用。
劝农官的设置始于窝阔台汗时。庚戌年 (公
元1250年)刘秉忠提出“宜差劝农官一员, 率天下百姓务农桑,营产业,实国之大益”。 辛亥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等 的建议,以张耕、刘肃为邢州安抚使和副使,
“流民复业”,“不期月,户增十倍”。癸 丑年(公元1253年)他派姚枢“立京兆宣抚 司,以享兰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甲 寅年(公元1254年)“以廉希宪为关西道宣 抚使,姚枢为劝农使”。中统元年(公元1260 年)设十路宣抚司,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 事者,充随处劝农官[10]。姚枢为东平路宣 抚司,置劝农官[11]。中统二年八月“初立 劝农司,以陈邃、崔斌、成仲款、粘合从中 等为滨棣、平阳、济南、河间劝农使,李士 勉、陈天赐、陈膺武、忙古带为邢铭、河南、 东平、涿州劝农使[12]。至元六年(公元1269 年)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13]。
司农司始置于中统初年[14]。高天赐向丞相 享罗、左丞张文谦建议王政宜以农桑为本,
“丞相以闻,帝悦,命立司农司” [15],于
是至元七年二月“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 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16],这四 道是山东东西道、河东陕西道、山北东西道、 河北河南道,以后随着疆域扩大,劝农使增 多;同年“十二月丙申朔,改司农司为大司 农司,添设巡行劝农使副各四员。以御史中 丞享罗兼大司农卿” [17]。至元十二年四月,
“罢随路巡行劝农官,以其事入提刑按察 司” [18]。至元十六年五月“并劝农官入按 察司,增副使佥事各一员,兼职劝农水利 事” [19]。十八年改为农政院;二十年更名 务农司,寻改为司农寺[20]。二十三年二月
“复立大司农司,专掌农桑”,十二月“诸
路分置六道劝农司”。二十四年二月“升江 淮行大司农司事秩二品,设劝农营田司 六,……隶行大司农司” [21]。二十五年 “立行大司农司及营田司于江南” [22],增
置淮东西两道劝农营田司[23]。二十七年三 月罢行司农司及各道劝农营田司, 增提刑按
察司佥事二员总劝农事[24]。二十九年,以 劝农司并入各道肃政廉访司,增佥事二员, 兼察农事[25]。仁宗时司农司秩最隆,皇庆 元年(公元1312年)七月“升大司农司秩从 一品” [26],二年定员大司农五人,卿、少 卿、丞、都事各二人,其属则若屯田之府, 供膳之司,藉田有署,营田设官,辑要有书, 树艺有法,凡所以成功者,于兹备焉” [27]。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命中书省右丞悟 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桢兼大司农卿,给分 司农司印。至正十五年诏有水田去处,置大 兵农司。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