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州九县、市、区中六濒东海,传统渔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主,而且其历史久远。由于海上作业的艰险,并需要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沿海渔民在长期的生产中形成许多独特习俗,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存在。部分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究其本意,在于消灾避凶,祈求平安、丰收。
渔船为渔业生产的主要工具,造船是渔民的头等大事。开工时,要选择吉日良时,大多选涨潮时辰,讨财似潮涌的吉利。钉船眼下水时,设祭,船眼内放银洋以象征有亮光多财气。祭海时,火炮连天,以祈旺发,备酒席招亲友聚餐庆贺,向造船匠人及船老大敬酒。
每逢转汛后初次出海,备福礼到海神庙烧香求神,请回 “老爷旗 ”插于船尾作护船符。玉环、温岭一带的渔船头家,常将他们首次出海捕鱼用过的绲线放在盆内,连同猪头、鱼鲞和鸡等供品到海神庙上供许愿,祈求海神保佑。
临出海前,要烧 “银汤 ”(滚水内置银元或银器)淋浇船眼,俗称 “开船眼 ”。再淋船头,然后依次淋船的左右舷、帆、舵和橹,以为能去邪取正,大吉大
利。然后于船左祭神,船右祭溺海野鬼。祭鬼时用线一头联结祭品,另一头下垂海面。出海作业如遇飘尸,无论汛情如何,必先送尸回港。
渔区各主要岙口大多建有 “娘娘宫 ”,崇奉 “天后 ”,即 “妈祖 ”,渔船避风或随汛进岙口时,都要进庙供祭。
原籍闽南的渔民甚至在渔船中设 “天后神位 ”,早晚焚香祝祷。除夕于海滩岙口祭海神,称 “谢年 ”,然后再至 “三官庙 ”、“天后宫 ”致祭。祭祀结束后,船上
伙计以供品聚餐,以为可保来年出海平安畅顺。 小钓作业是台州及邻近沿海独特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拥有钓船的渔户称 “头家 ”,以约请的方式雇佣船
伙,不象农业生产雇佣长、短工那样等级分明,由头家请伙计吃 “结绲酒 定
约。以 “一风”为周期, “一风 ”之内,头家不得辞退,伙计不得擅离。即使新婚、
受官府传讯或服役,也得先服从出海,谚称 “官令不如讨海令 ”。其分红方式,
以正宗渔货所得净利为分红基金,头家先取一半红利,然后再将另一半按船、
网渔具、伙计各一份、走台半份分红。其余副宗渔产,称 “私脚 ”,按人平分。
船上食规,早餐务饱,中餐简便,晚餐丰盛,以适应繁重作业。
1 / 3
旧时渔船出海俗称 开洋 。第一次 开洋 ,要用猪头供奉.一汛结束也用猪头等祭品谢龙王,俗称 谢洋 。
渔船必以早稻秆烟熏一遍,又以布制红白各色三角小旗数面,每旗各书其出地附近之神名于上,分插船之首尾,冀其保佑安全。又必携带盐、麦、米、字纸灰、佛马香帛等物以为镇压海上遭遇怪异之用。渔船上忌家有红、白事或未满月之人,忌妇女上船。祝愿时不可以满载为词,亦不可以捕大鱼为句。渔
船回埠,行路求乞之人,俱可取讨,谓之 讨嗄饭 。万不可用 抽丰 、 抽头 等语。船上,忌双脚悬于船舷外,以免 水鬼拖脚 ,忌头搁膝盖、手捧双脚姿势,
此态象哭,不吉利。忌在船头(龙头)小便;船上吃饭,先吃鱼头,意示 一头顺风 ,盘中的鱼不可翻身,亦不得先攫食鱼眼,隐示 翻船 。忌乱倒洗浴脏水,如被浴水泼身,对方须放炮仗,捧长寿面上门赔礼;忌打蛇,以蛇为海神
化身,不能得罪。此外,如谓 塔曰 星,读 十或石等字为 赚 。因 塔 为坍, 石 、十 近蚀为蚀本。出言必以吉利为主。遇到不吉利的谐音、方言都用改称。如石浦叫 赚浦 。猪谐音 输,猪头改称 利市 ,猪耳叫 顺风 等。椒江葭沚是一个位于台州湾内的古老渔镇,这里的渔民千百年来以出海捕鱼为
名。自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当地富绅黄楚卿出资建起了规模宏大的五圣庙后,每年逢 “大暑”这一天,此地渔民便都要举行 “送大暑船 ”的习俗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间,便成了葭沚人做大暑船的大好时光,这一工作一般由当
地一些工匠自愿来做。船的模样是比照真渔船相应缩小比例制作,一般长 8 米,宽 2 米左右,木工完成后还要加上漆和彩绘,然后放在庙中供香客们供拜,静静地等待着大暑节的到来。
送 “大暑船 ”活动整个组织工作历来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并分工
负责进行。大暑节前一天的主要活动是 “迎圣 ”,所谓 “迎圣 ”,就是迎圣队伍从五圣庙出发,边敲锣打鼓放鞭炮,边去当地本保庙、乡主庙、扬府庙分别请出所
供奉的本保爷、乡主爷、杨府爷这 3 位神爷的牌位,用小轿抬回到五圣庙,这就是 “迎圣 ”。
到了大暑节那一天,先由十几个青壮年人将飘红挂绿的大暑船从五圣庙抬往江边,随后,参加庙会的全体队伍便计算着时间从五圣庙出发了,他们沿葭沚主要街道逶迤而行,最后来到江畔。此时一般正是潮水涨满的时刻,至大暑
2 / 3
船被拖出椒江口外白沙洋时,正好开始退潮,借助着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顺江而下,越漂越远,也带走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送大暑船这一习俗与海门当地 “五圣 ”的传说不无关联。早在唐宋时,此传说就已流传于民间。传得最广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
五圣分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