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例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一 患者男,60 岁,农民。因解暗红色血便 3 d,晕厥1 次,于2012年10月1日入院。入院前3d患者无诱因下解暗红色血便,每日量>600mL;无呕血、腹痛,伴头晕、出汗。2d前晕厥1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予输血、止血等治疗,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否认既往有内外科疾患史,平素体力可,从事田间劳动。入院查体: T36.8 ℃,P 104 次/min ,BP 100/65 mm-Hg; 神志清,重度贫血貌;无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血常规: RBC1.6×1012/ L,Hb 41 g / L,WBC 5.5 ×109/ L,N 0.76,L 0.12,E 0.03,血小板计数 60×109/ L。大便常规 + 潜血: 褐红色,RBC + /Hp,潜血4 + 。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肝功能:白蛋白19.8 g/L,余正常。入院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素、血凝酶等药物止血治疗,患者虽出血量减少,但仍每日有暗红血便2~3 次,约200mL/d。入院3d 后,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 4d后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cm 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0mg顿服,患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正常。 讨论: 钩虫可分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钩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也可经口感染。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经常更换吸附部位; 且吸食血液同时分泌抗凝物质,引起黏膜伤口渗血,甚至大出血。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若是钩虫病感染严重,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因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常被误诊。 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 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的农村患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时,除考虑溃疡、肿瘤等常见病因外,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钩虫病并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可能。应反复大便检查,以免误诊; 必要时,高危患者亦可考虑诊断性治疗。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钩虫检出有帮助。胃镜下虫体常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虫体较多时球部甚至结肠亦可见到。对于高度怀疑钩虫感染者,而多次粪检阴性者,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的有效手段。③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单纯的止血、输血、扩容等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须驱虫治疗。一旦确诊为钩虫,驱虫治疗后出血可以较快停止。 案例二 患者,男,39岁,住院号44136。患者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十余次,便中带血,下腹部阵发性隐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转入本院。入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保守治疗后症状缓,出院后长期服用思密达、奥沙拉嗪片、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期间偶有下腹部隐痛,便中带血。5d前患者再次出现便中带血,量较多,大便20~30次/d,下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伴头晕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再次门诊拟“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 实验室检查:HIV阴性,肝功能正常,血常规, Hb76g/L,WBC9.6×109,N0.861,L0.111,M0.028,HCT23.8%,PLT49@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IgE638.53IU/ml。小便正常。大便常规青褐色,烂稀便,OB+++,涂片镜检脓球+++,红细胞+++,镜下可见大量运动活跃的线虫,未检到虫卵。10月17日上午,从患者痰中直接涂片检到运动活跃的线虫。胸片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肝区光点增粗,余无殊。治疗经过:经输血,输液,抗炎等对症治疗后,随即顿服阿苯达唑(肠虫清)2片(400mg)治疗,腹泻症状有所缓解,次数降至1~2次/d,但不久又复发,次数增至4~5次/d。患者于10月17日下午因故自动离院。10月21日,作者一行去患者家中随访,发现患者卧床不起,极度消瘦,继续服用肠虫清2片3次/d,大便次数3~4次/ d,随即采集血液、小便及痰标本,未检到虫体。患者已于10月29日 2虫体鉴定 虫体显微测定长为(280±10)nm,宽(13±0.5)nm,咽长(90±2)nm。碘染色可见双球状咽管,末端尖细且短,生殖原基可见,口囊较短。将大便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第3d涂片镜检发现蜕皮现象,双球状咽管消失,虫体末端见有分叉。具此,鉴定为粪类圆线虫第一期幼虫杆状蚴。 3数量测定: 用天平称取1g粪便置于试管中,加生理盐水至5.0ml处,充分混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

文档评论(0)

158****25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