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2012301224 宋嘉琦
汉族地主阶级崛起与清朝灭亡
在百度上搜索清朝灭亡的原因能得到以下结果:
1、政体落后,封建社会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2、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经济军事落后,不接受先进技术和文化;
3、西方列强的入侵;
4、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5、国内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以上五条基本上是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而我个人认为:汉族地主阶级崛起对清朝灭亡的作用并不亚于以上五条,
讲这个话题,就要先从满汉民族矛盾讲起。从1644年清军入关,直到1683 年,收复台湾。在这几十年中,满汉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首先,清军攻城略地时,进行了很多残酷的屠城,除了“扬州十日”,清军还曾经在广州、四川、赣州、江阴、湘潭、大同、南雄、潮州、常熟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随后,清廷下令汉人改变传统的风俗,剃发易服,并镇压反抗民众,制造了“嘉定三屠”等惨案。此外,在清朝的整个统治时期,大设文字狱,控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民族主义排在第一位,尖锐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迥然不同于资产阶级改革派心中的“驱逐洋夷,振兴中华”。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同盟会的政治口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唤起民众的支持,因此,对满族仇视的绝不只是孙文一人,应该说是从清军入关开始的民族仇恨,延续二百余年没有断绝。
从清朝建立开始,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中国,清政府在不断增加汉族官员的比例。这种举动看似是与汉族地主阶级分享政权,本意是扩大统治阶级的力量,巩固统治基础。这种分享是在维护汉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的基础上,建立一层新的,满族贵族对汉族地主的统治,加之国家财政要负担旗人的粮饷,其结果,必定是更加加重农民阶级的负担。因此,除了康乾盛世之外,清朝再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农民的拥护,著名的天地会运动延续两百余年直到清末还未断绝便是很好的证明。而且,清政府虽然用武力逼迫汉人剃发易服,但却无法淡化汉族的民族意识,以至于洪秀全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起义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蓄发易服。
作为被统治者的农民,。自然不会对清朝产生什么好感,而清朝统治者竭力拉拢的那些汉族地主也并非都效忠朝廷。天下以利合者必以利分。早在清初,吴三桂就给满族统治者上了一课。当时清廷撤藩的原因,一是削弱地方势力,保持中央集权;二是裁减兵员,减少财政开支,并不是因为对汉将抱有成见。而吴三桂的讨清檄文却毫不客气,骂他们“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而更让满族统治者大跌眼镜的是:就连吴三桂这个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刽子手,进兵北伐时,也得到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和明朝遗老的响应和支持。虽然他的起兵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地盘,争利益,但却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反清的高潮。当时距清军入关不过三十年,汉人对满人的民族仇恨之深并不让人意外。但这次事件却给清朝统治着敲响了两百余年的警钟——连吴三桂这样帮我们打下半个天下的人都不可信,还有哪个汉人可信?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清朝政府在在其整个执政历史中,对汉族地主阶级严密监视提防。
在用人制度上,乾隆曾说:“嗣后八旗满洲,须以清语、骑射为务,如能学习精娴,朕自加录用,初不在其学文否也。” 而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清朝统治者的真实用意是想把汉人精英完全束缚在八股取士的道路上,以文章博取功名。而旗人则专心习练弓马,保持勇武善战的传统,随时可以镇压汉人的反抗。
在官员数量比例上,满族官缺不能任汉人,汉缺则旗人当然可以担任。边疆地区的官职、八旗官职和理藩院等重要部门汉官不能担任。涉及军事、皇族、民族事务和钱粮军火等重要事务汉官无权处理。地方督抚虽然不限满汉,但康熙时期汉人担任督抚的“十无一二”,乾隆时期清军入关已经一百多年,江南才士杭世骏,试于保和殿,在策文中提出了“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界”,并指出,当今用人还是“内满而外汉”,例子是当时侧重军务的总督都全由旗人担任,没有一个汉人,巡抚“满汉各半”。以上种种情况直到清末也没有得到改变,光绪年间,满清宗室、国子监祭酒宗室盛昱说:“八旗之人不及汉人什百分之一,八旗之京官多于汉人数倍”
而在权力掌握上,汉官从未进入过权力核心。清初最高决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皆以满臣充之”。 后来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多为满、蒙人担任,而没有实权的内阁则汉人文士居多。清代中央六部,一个部有一满一汉两个尚书。虽然名义上不分高下,但各部实权完全抓在满官手里。
这种政治歧视,注定会让汉族地主阶级对清朝统治者产生强烈的反感。但慑于力量对比悬殊,始终没有反抗。正是这种极不稳固的政治制度支撑了清朝两百年的历,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时,因为八旗与绿营战斗力低下,清朝不得不开始依仗汉族地主阶级的团练武装。这种做法,与当年罗马帝国雇佣蛮族为雇佣军如出一辙,其效果,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