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 5.2.1 根据勘查类型和勘查阶段选取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 5.2.2 详查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的基本工程间距。勘探 阶段的工程间距, 原则上在基本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 预查和普查 阶段,因工程数量稀少,其工程间距不做具体要求,但应充分考虑与 后续工程衔接。 523 第皿勘查类型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工程的最 密间距。一些规模小、形态和组分变化都很大的矿床,按此工程间距 仍难获得理想勘查效果时, 应及时转为“边采边探”方式, 在采掘过 程中再对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作进一步调查。 当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比倾向上大时,工程可布置成短边 在矿体走向上的长方形网度。 圈定矿体的地表工程间距,一般为深部工程间距的二分之 一。 D.2.2 确定间距的方法 通常采用类比法, 以相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稀密验证和已有的 探采验证资料类比等办法确定; 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勘查成果, 运用地 质统计学方法或动态分维几何学方法(SD法)确定。 D.2.3 推荐的工程间距 D.2.3.1铁矿勘查工程间距见表 D.2.3.1 铁矿勘查工程间距见表 D.4 表D.4 铁矿勘查工程间距勘查类型勘查工程间距(m)控制的沿 走向沿倾向 I 400200?400n 200100?200皿 10050?100 表 D.1 铁矿勘查类型实例矿床名称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 勘查实况套用本规范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矿体构造组分分布类型与网 度探采对比勘查类型确定依据类型工程间距 1. 南芬铁矿沉积变质型 12.8 亿吨 3 (TFe): 31.82% 主矿层(第三层矿):长度 2900 m厚度6 m?157 m,(平均87.8 m) 垂深〉1 145 m 厚大、稳定、规则的层状矿体(由地表至 -200 m ,高差大于 500 m, 厚度变化为: 92 m?88 m? 94 m 间) 呈单斜构造,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起伏。矿体西北段顶部被断 层 F1 切割,在详勘地段矿体中断层少 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呈条带状构造,矿化连接,品位分布均匀 1953?1976年勘探第I勘探类型 A2 200 mx 200 m B (200 m~ 230 m)x( 200 m~ 260 m) C1( 200 m? 350 m)x( 200 m? 400 m) 1976 年已采 12 个露采平台,资料对比;面积重合率 89 %平均品位绝 对误差[ 3 (TFe) ]为-1.43 % 储量平均相对误差 -3.16 % 矿体规模超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按本标志着5.1条定为:第I勘查类型 探明: 200 mx 200 m 控制: 400 mx( 200 m~ 400 m) 大 型简 单简 单均匀 2. 樊枝花铁矿岩浆晚期分异型 10.8 亿吨 3 (TFe): 33.23% 露头长15 km,累计厚130 m,以主矿体计:长1000 m?2000 m,厚 15 m,有两个矿区矿体平均厚 137 m?164 m,垂深已控制300 m? 650 m 似层状断层发育,主要有 NE向逆断层、SN向和NW向横断层三组: 均对矿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主矿种元素(Fe)分布较均匀、但共伴生元素多而复杂(计 12种可 综合利用元素) 1955-1958年勘探第I?H勘探类型 A2 100 mx( 50 m? 60 m) B 100 mx( 100 m? 120 m) C1 200 mx( 100 m? 120 m) 1.稀空200mX 100m与A2对比: 品位差 0.35 % 储量差 0.35 % 已采地段与A2对比(段高15m) , 5个台阶储量相对误差为1.07 % 1.92 %、3.31 %、3.75 %、13.08 % 矿体规模、形态和主元素特征,可归入第I勘探类型;但共生组分和 构造均为中等复杂程度, 后期断层影响了矿体的实际规模, 是勘查工 作增加难度的主要原因,按本标准 5.1.2条,定为:第H勘查类型 H探明: 100 mx( 50 m~ 100 m) 控制: 200 mx( 100 m~ 200 m) 大 型简 单中 等较均匀 3. 大庙铁矿岩浆分凝—贯入型 4 657 万吨 3 (TFe): 25.69% 由52个矿体组成,多数长度v 1000 m主矿体8个: 长 100 m~300 m 厚 12 m?100 m,斜深 200 m?300 m 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似脉状,分枝复合膨缩尖灭。 矿体大小悬殊, 厚度变化大,地表几个矿体向深部可变成一个矿体 常见后期岩脉(粗面岩和玢岩岩脉)切穿矿体,破坏了矿体的完整性 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全铁品位变化系数为 20%~ 50% 1954?1956年勘探第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