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势研究[1].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意拳三体势研究 三体势是形意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无论那家那派练习形意拳,无不把三体势视为入门的主要基本功。因为三体势把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要领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的形意拳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然而,形意拳从创始以来,分演出了不同的流派,最为基本的三体势也在传承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各门流派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研究,各守一方,致使在究竟三体势怎么做才更科学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不利于形意拳的科学化,同时也令后学者不知所措。故本文试图在比较中对形意拳的三体势做法做一初步研究。 三体势我称简说 三体势有人称三体式,势与式略有不同。《新华字典》对式的解说:“物体外形的样子。特定的规格、仪式”;对势的解释:“表现出来的情况,属于动作方面的,姿势”,从动作方面考虑,称三体势更为贴切。 三体势有人称拉弓势,是因其形状与劲力而得名;有人谓之“子午桩”又称“三才势”。称“子午势”者,以子为半夜之时,属阴;午为日中之时,属阳。于此时练功,最易贯通周天。再者,午为火,为南;子为水,为北。站桩时,面南为午,背北为子,取水火相济之意,这便是起名子午桩原因。“三才势”者,取天、地、人三才而命名,旨在表现其宏广、精深、威严、灵动之意。有人直接称桩法,也有人称三体子午桩等等。 从三体势的称谓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形意拳根据传统哲学之三才思想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精、气、神),引伸到人体外部的头手足,内部的气液固,方位的上中下,而称三体势;另一方面形意拳以医理为基础,讲究“子午流注”的方法,重在锻炼人体内部的气血,故又称“子午桩”的称谓。 值得说明的是,前贤曾以易学的“无极,太极,两仪”理论全面解释形意拳三体势,内容繁浩,而本文主要研究静态的三体势,故暂不涉及这些内容。 三体势的种类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形意拳三体势有多种类型。 根据架势的高度分为:高(上)、中、低(下)三种; 根据练习的劲力分为:阴劲(即任脉劲),阳劲(即督脉劲)两种; 根据前手手腕的状态分为:塌腕或称坐腕,挺腕或称直腕两种; 根据重心的所在位置分为:单重与双重; 根据两脚的所处关系分为:相对,相错; 根据前脚尖的朝向可分为:直脚,扣脚; 根据左右肢前后位置分为:左势,右势。 三体势做法的分析研究 几种三体势在必行的做法及要求实录 (1)《形意拳抉微》刘殿琛著:25页“第七章,桩法,目向前视,身斜45度,前膊约170度,后膊约百度,两腿约150度,前脚直,后脚约斜45度,前手与心平,后手与脐平,两肩平。桩法必要: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提膝,提肛手心回缩(图1) (2)《岳氏意拳五行精义》李存义著:第四节,两仪势,由太极势,左足前进二尺许,足尖向前,右足不动足尖,向右约35度,左足踵直,右足胫骨成大人字形,同时左手前伸,右手后退左手伸至极端,高与口齐,右手虎口内向,与脐接,而小指外翻,腕屈掌塌,手足齐落,左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微向上内弯,由腕至肘水平,右臂弯曲如新月,肘意内抱,手指均须离开,稍圆曲,如爪如钩,切忌句弯著力,左手大指横平,食指前伸,余指及腕如右手,两目注视虎口抉形,两肩两胯均力垂扣,两肘力垂,两膝挺扣,两足跟向外扭,是谓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时上身正直,不可仰俯,心气平静,不可助长,身则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气则呼出为阳,吸入为阴,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成于内者为阴,形于外者为阳,呼吸上下内外三者,以象阴阳,故谓之两仪。第五节,三体势:由两仪呼吸相应,上下相贯,内外如一谓之阴阳相合,阴阳相合而三体生焉(图二) (3)《形意五行拳图说》凌善清著:乙桩法由太极式而进演三体式,统名之曰桩法,左手作推势向前劈出(掌心向前略右),右手作后拉势按下至脐之右方而止(掌心向下),同时左足向前踏出一步,左膝与左足跟成垂线即成第九图之姿势(左足向前而直右足微横足尖偏向右前方),自立正至此即形意拳各路开始之预备姿势也(图3)。 (预备姿势之校正)又立正时,头要顶项要直胸要宽谷道要上提方为合式。第五图腿屈后,腰要挺,上身要直,若前俯后仰,则乖谬百出。第八图手与足之动作须同时并起并落,不可参差而两手腕之扭转与左手之劈出,右手这按下,尤贵灵敏自然。此外更有四点最宜注意,形意拳无论何拳均注意此四点。一曰裹肘,二曰垂肩,三曰鼓腹,四曰展胸。裹肘者无论上钻研平伸,臂必微弯则肩之力可由此而速至於手。垂肩者所以使气不浮而下聚于小腹也。鼓腹者纳气于小腹也,人身藏气之所,为肺与小腹,藏气于肺,必须呼而更吸新者,其气不能久留,藏气于小腹,则无需呼吸较肺气能持久也。展胸者所以使胸怀开展而不凝呼吸也,欲藏气于小腹,必先仰胸仰胸使平而迫肺气入丹田,如是则肺部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