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课件.pptxVIP

高一【语文(统编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 ——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 任务1:阅读作者档案,发现文意关联 请阅读下面的作者档案,尝试寻找作者生平与文章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观点有关联的地方,每篇1-2处即可。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作者档案(一)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扼杀人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作者档案(二)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曾经翻译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如《雷雨》(英译本)、《彭斯选集》《英国诗文选译集》等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第一种是事实性关联,如: (1)黑塞创作本文的背景大约是一战前后,享乐主义已经开始甚嚣尘上。所以文中会有“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等描写。 (2)王佐良先生主攻外国文学及翻译,因此上图书馆的经历也主要围绕着英美文化等杂志和书籍展开,文章中也会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台词引用,无处不体现着外国文化的学术底蕴。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第二种是观点性关联,如: (1)基于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和自身隐逸浪漫风格的追求,黑塞对于人性拥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他坚持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2)文章和作者档案中都提及王佐良先生在武昌文华中学、西南联大、牛津大学,始终坚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拥有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最终才能在外国文学和翻译领域有如此卓著的建树。 二、读什么书? 任务2:梳理读书经历,思考读书影响   书籍名称或类型 读书的过程或想法 书籍对他的影响 黑塞 示例: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 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王佐良                         二、读什么书?   书籍名称或类型 读书的过程或想法 书籍对他的影响 黑塞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 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巴尔扎克的小说 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细的财务状况;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 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 《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 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阅读《老子》,并逐渐从转译本到德译本,从《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的书籍。 体会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令人振奋和感动。 二、读什么书? 任务3:对比读书经历,探究读书心得 根据上表,请同学们试着比较一下二人在读书的内容、读书的过程、读书对他们的影响三方面有着怎样的异同点? 二、读什么书? 相同点: 都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 都是从世界文学等书籍开始读起; 都从书籍上认识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拓宽了眼界,并由此获得认知上的共鸣; 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 二、读什么书? 不同点: 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王佐良的读书基本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的支持。 黑塞的读书过程中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 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