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钢轻量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内容;*; 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规定,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即2010年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应为8.5升/100Km以下,大约相当单车平均排放CO2200g/km,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 ; ;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对轻量化汽车板材的要求; ;按板材的用途: 有车身外板用钢板、车身内板用钢板、车身结构件用钢板; 根据强度分类: 屈服强度在210~550MPa和 抗拉强度在270~700MPa的钢为高强钢(HSS), 而屈服强度大于550MPa和 抗拉强度大于700MPa的钢为超???强钢(UHSS). ;国外高强度大梁钢板性能指标;汽车车轮用高强钢系列;汽车传动轴管及车桥用高强钢系列;IF钢:车身复杂件、大表面覆盖件;轻量化系数 L;从公式看出,车身轻量化系数的优化就是减轻车身质量和提高扭转刚度; 减轻车身质量,可以从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和制造工艺3环节的优化考虑,其中有效控制零件数量是控制车身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车身扭转刚度,则可以通过车身加强件的增加或板材加厚、高强度板应用比例的提高、结构的断面优化和车身接头设计优化等方法实现。 ;ECB 27个车型高强度钢板应用比例;2006年~2011年27个车型平均高强度钢板应用比例的变化情况。除2006年应用比例低于60%外,2007年~2011年的应用比例基本稳 定在64%~70%水平。 ;ECB 12个车型应用高强度钢板品种构成;四、轻量化汽车用钢板带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各种部位常用钢板的强度;日本高强IF钢合金化镀锌板性能;印度塔塔钢铁高强度IF(无间隙原子)冷轧钢实例1:;化学成分及对应力学性能;高强度IF(无间隙原子)冷轧钢实例2:;化学成分及对应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C-Si- Mn- Cr (Mo)- Nb 显微组织:铁素体+马氏体 热处理:亚温处理+淬火 性能特点:屈服强度低,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高,强度及 延性匹配良好,成型性好 品种:热轧、冷轧(热处理);成分:0.15%C, 0.5%Si,1.8%Mn, 0.5%Cr, 0.04%Al,0.03%Nb 热轧:1200℃1h奥氏体化,6道次热轧, 35mm→3.5mm, 880 ℃终轧,620 ℃卷取 冷轧:3.5mm→1.0mm,70%变形 连续退火:;热轧和连续退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对比;实验钢的化学成分和轧制条件; 化学成分:C-Mn-Si( Al,P); 显微组织:铁素体+无碳化物贝氏体+残余奥氏体; 热处理:亚温转变(形成部分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与中温转变(形成贝 氏体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 性能特点:高强度、高塑性、高速变形时高吸收能; (变形过程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延迟颈缩,提高均匀延伸率);C;;冷轧C-Si-Al(P)-Mn TRIP 钢的合金化设计;实验钢的化学成分(wt.%);不同工艺处理后的拉伸试验结果;冷轧C-Si-Al-Mn TRIP 钢;DP钢与TRIP钢的对比;DP及TRIP处理工艺示意图比较; ;F+M的OM显微组织;下贝氏体;国际上提出第三代汽车用钢的概念;;低成本高强高塑第三代汽车钢的研发;国内外热成形超高强度钢应用现状;热成形钢的主要优点;热成型钢的应用; ;

文档评论(0)

134****9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