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平台” 数学素养提升讲练
【摘 要】 问题教学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问题性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美国教育学家斯密斯?吉斯理也曾经指出:“认识问题是学生能动探析自然世界的外在表现,分析问题是学生内在学习素养品质的有效体现,解决问题是学生体现自身思想观念的重要特征。学生只有在问题解答的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外在表现和内在素养的有效结合和升华。”由此可见,问题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助推剂”和“源动力”。加之,当前新课改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更需要教学工作者将问题教学,作为落实和体现新课标理念要求的必要因素。近年来,本人借助先进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对问题性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取得的经验方法进行简要阐述,请同仁予以指正。 一、紧扣“情”字,设置生动性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潜能的有效激发 学生作为具有能动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丰富而又多样的情感特点,容易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和感染,表现出学习情感上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问题解答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找准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设置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问题中形成积极学习情感,为自主探究问题提供情感支撑。 问题1: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按时收费,3分钟内收费2.4元,以后每超过1分钟加收1元,若通话t分钟(t≥3),则需付电话费y(元)与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上述问题是有关“一次函数”知识内容的数学案例,教师设置该问题的初衷是抓住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特点,利用学生情感发展基本规律,通过将生活中的“话费收取”问题与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设置出激励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战胜畏惧心理的积极情感,更好的开展问题解答活动。 二、紧扣“活”字,设置发散性问题,实现学生问题解答要领的有效掌握 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知识点的外在表现和生动体现,具有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复杂的内在特性。这就为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抓手。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根据知识点内涵的丰富特性,设置出填空、选择、解析等具有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创新求特的问题解答中,逐步掌握解题要领和方法,为多样问题的有效解答提供方法指导。 问题2: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一元二次方程x2+b2x+20=0的两实根为x3、x4,且x2-x3=x1-x4=3,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坐标。 问题2是关于“二次函数”的数学案例,该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找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通过抓住解题要领,层层推进,逐步释放所求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实现了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答。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的丰富性特点,抓住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征,通过抓住解题要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掌握和领会类似问题的解答方法。 三、紧扣“全”字,设置综合性问题,实现学生良好解题习性的有效养成 问题3:如图,在△ABC中,AB=8cm,A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PBQ与△ABC相似? 这是一道关于“相似三角形”的拓展性综合练习题,通过对该问题外在内容和内在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不仅包含着“相似形性质”内容,隐含着“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此类问题也是中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热点和趋势,已成为教师进行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上述问题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要能实现该问题的有效解答,必需具有良好的解题经验和解题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设置出具有包含多个知识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下掌握解题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和思路,实现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探索,利用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抓住知识内涵,开展多样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有效问题教学中质与效的双提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