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docVIP

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古诗以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委婉的音韵给人以“情”的陶冶和“关”的享受。要想真正领悟其中深意,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所谓关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通过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作品的情境跃出纸面,使人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进而感受到诗的关。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诗歌诵读上,不通过诵读这一方式悟情明理,却多停留在字面讲解上,以机械的识记、繁琐的讲析、零乱的问题代替学生的诵读与感悟,不但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而且使古诗失去了灵性,陷入单一性,使学生出现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深入体会诗中意境的状况。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诵读古诗呢?我认为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何谓“三要”      1.要了解古诗作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诗人的诗风、诗人的评价、诗人的创作背景进行。只有充分了解诗人的情况,才能正确把握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感。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重阳佳节及诗人王维在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当年王维17岁初次离开家乡,孤身飘零在异乡。恰逢重阳佳节,因相隔遥远,交通不便,便写下了这首诗,并被世人广为传颂。从中学生了解到诗人少小离家,在佳节之日有家不能回,心中感伤,由此奠定全诗基调。   2.要把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小学生学过的诗以五言(七言)绝句(律诗)为主。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七言有“二二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要注意掌握古诗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从军行》,委婉含蓄、感情真挚的《春夜洛城闻笛》,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只有准确把握古诗感情基调,才能真正深入作者内心,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如:今天我有幸欣赏了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李霖老师执教的一堂课,其中李老师那轻重有序、张弛有度的诵读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李老师准确把握了诗人感情基调,先抑后扬,准确表现出诗人既伤感而又欣慰的心情,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试想,有这样准确而细腻的诵读示范,这堂课何愁不成功?      二、何谓“三不要”      1.不要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生活体验、朗读水平会因地域和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读出来的感觉也会各不相同。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统一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我觉得教师要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2.不要为读而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花样不少,然而在学生读完之后,却不及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甚至不评价。这样学生在读完之后,由于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和点评而无法提高朗读水平,从而影响学生的诵读兴趣。   3.不要仓促上阵。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由于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仓促间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到朗读古诗纯粹为了完成任务,体会不到其中意境,“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