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5 “希望工程”中国第一公关
陕西省镇安县贫困地区有一名12 岁的女孩卿远香,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亲
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和不足4 岁的妹妹过着艰难的生活。她失学了,白天喂猪、砍柴,晚上
拿出珍藏的课本自学。期末考试到了,她匆匆干完活,跑到学校,在剩下的半堂课里认真答
完卷。在试卷末尾,她含泪写下了四个字:“我想上学!”
这是 1989 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发起希望工程而撰写的一段公关广告词。近 10
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至少有100 万名像卿远香这样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目前,中国尚
有8 000 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失、辍学的青少年生活在温饱难继的贫困家庭中。病疾难除
的绝对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国有近2 亿文盲,全世界每4 个文盲中,就有 1 个是中国人。21 世纪,我们凭什么
参与国际竞争?怀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推出了
“希望工程”的公关宣传计划,在全国兴起了一场助学兴教、扶贫济困的热潮。近5 年来,
有近百万名儿童被希望工程救助而重返校园。
公关活动,策划是十分重要的。基金会的组织者为这一活动的策划绞尽脑汁,最头疼的
是,要使这一策划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口号、十分引人的主题。
“精工计划”、“春雨计划”、“爱心计划”、“桃李计划”、“振兴计划”……大家搜肠刮肚,
想了许多名字,似乎都不太确切。
秘书长徐永光夜不能寐,为了寻找一个能够涵盖这项事业意义的字眼,他翻开了《辞海》
和《资治通鉴》,忽然,他脑际里进出了“希望”这个词,多闪光的一个词!孩子是祖国的希
望,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希望,基金会的事业也充满着希望,何不叫“希望计划”?
第二天大家讨论这一名字时,有人又提议叫“希望计划”不如叫“希望工程”,这既是
充满着希望的工程,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希望工程”这一响亮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邓小平亲笔题
名,Z55 国家首脑,下至一般工人、解放军,纷纷解囊相助,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至 1992
年9 月25 日,共收到捐款53 310 918.17 元,3 年来资助学生23 万名以上,并建起一批“希
望小学”。希望工程在人人下海的今天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其中名称响亮,这个鲜明的主题
不能不说是策划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希望工程的资助方式是:第一,设立助学金,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晶学兼优而又因
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第二,为一些贫困乡村新建、修缮小学校舍;第三,为一些
贫困乡村小学购置教具、文具和书籍。
1
希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规模更加宏大,影响更加深远,收
效更加显著。1992 年4 月15 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原来的基础iX .推出了“希望工
程——百万爱心行动”计划。人人奉献一片爱心,携手共筑希望工程。它的基本做法是,动
员百万人,救助百万失学少年,由每一个捐款者直接与被捐助者结成对子,直接联系,直接
支援。
同年4 月16 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
年报》社等15 家新闻单位以及海外新闻机构,均以头条新闻报道了这一消息。
《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为希望工程的题词,“希望工程——百万
爱心行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一笔笔汇款单如雪片般飞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这一年救助失学儿童的规模由前一年的4 万猛增至32 万。
随着结对捐款者的大量增加,使基金会的工作量也急剧增加。从接受捐款到捐受双方建
立联系,完成一名失学儿童的救助,需要经过20 多道工作程序,这意味着仅1992 年就需完
成700 万道工作程序。
基金会发起人之一、秘书长徐永光提出利用电脑来管理的设想。这个提议立即付诸实施,
由美国ATT 公司捐赠设备,由航天部二院研制开发的“希望工程计算机管理系统”于1994
年投入运行,并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实现联网。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
“1994 国际家庭年”到来之际,又推出了“希望工程——1(家)+1 助学行动”。助学行动的
宗旨是“您的爱心,您孩子的爱心,您一家人的爱心加失学儿童对知识的渴求等于人人有书
读。”
作为一次爱心的行动,也作为一次跨世纪公关的经典之作,《公共关系》杂志得知这一
消息后,不仅为“希望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