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土口岭隧道下穿梅集铁路专项安全方案终.docx

{安全生产管理}土口岭隧道下穿梅集铁路专项安全方案终.docx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生产管理}土口岭隧道下穿梅集铁路专项安全方案终 集安至通化段高速公路 (LK3+210-LK3+255RK3+240-RK3+285) 土口岭隧道下穿梅集铁路隧道 (K236+773K236+740)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集安至通化高速公路JTL01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目录 TOC \o 1-3 \h \z \u 第1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0 1.1项目概况0 1.2编制目的0 1.3编制依据0 1.4工程位置0 1.5隧道平、纵断面设计概况1 1.6隧道水文地质概况1 第2章隧道下穿工程施工介绍2 2.1隧道下穿工程开挖和支护型式2 2.2隧道开挖方法简介2 第3章施工技术筹划3 3.1具体措施1 3.1.1严格管理制度,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3 3.1.2充分准备,精心施工3 3.1.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速度3 3.2施工计划安排4 第4章监测方案4 4.1编制原则4 4.1.1保安全原则4 4.1.2突出重点的原则4 4.1.3系统性原则4 4.1.4可靠性原则4 4.1.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5 4.2监测的必要性及目的5 4.3监测内容及要求5 4.3.1监测内容5 4.3.2监测范围5 4.3.3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6 4.3.4监测控制指标6 4.3.5监测工作程序6 第5章工程事故应急预案8 5.1编制目的8 5.2适用范围8 5.3应急组织机构8 5.4应急组织机构职责9 5.4.1指挥部职责9 5.4.2总指挥、副总指挥职责9 5.4.3应急抢救组职责10 5.4.4安全保卫组职责10 5.4.5后勤保障组职责10 5.4.6医疗救治组职责10 5.4.7通信联络组职责10 5.4.8各施工队伍职责11 5.5救援队伍的组成和配置12 5.6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12 5.6.1隧道施工危险性分析12 5.6.2处置措施14 PAGE 11 第1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1.1项目概况 集安至通化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集安至双辽联络线的重要路段,全长85公里,总投资82亿元,该项目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项目,可研报告已于2013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于2014年经交通运输部批复,于2014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底竣工通车。 1.2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及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针对土口岭隧道下穿梅集铁路隧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制定专项安全措施,保证下穿期间的环境及工程施工安全,制定预防及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保证能够迅速、有序的开展应急行动,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害和社会影响,保证梅集铁路行车的绝对安全。 1.3编制依据 ⑴《鹤大高速公路集安至双辽联络线集安至通化段第一设计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⑵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⑷《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⑸《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 ⑺《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170号) ⑻《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 ⑼《沈阳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细化办法》(37号) ⑽其它有关铁路法规、规章、办法和文件等 1.4工程位置 集通高速公路与铁路交叉段涉及LK3+210~LK3+255、RK3+240~RK3+285段,下穿梅集铁路隧道,具体交叉桩号为左洞LK3+237对应铁路桩号为K236+773,右洞RK3+268对应铁路桩号为K236+740,铁路隧道底宽4.3米,高5.7米,隧道洞顶距铁路隧道轨顶标高约49米。 1.5隧道平、纵断面设计概况 左洞平面线性位于R=1750米曲线上,右洞平面线性位于R=1950米曲线上,左、右洞位于2.5%纵坡上。 图 图 2 左洞对应纵断图 1.6隧道水文地质概况 隧道围岩岩性为中风化花岗斑岩,结构面发育,结合一般,岩体破碎,岩体碎裂结构,岩块较坚硬。Rc=43.36MPa,Kv=0.42,BQ=275。地下水位高于隧道顶板,洞壁滴水、渗水,围岩属Ⅳ级围岩,稳定性较差。 表 SEQ 表 \* ARABIC 1隧道围岩分级表 里程桩号 围岩稳定性评价 洞身长度(m) 饱和抗压强度(MPa) 岩体完整系数Kv 修正系数 BQ/[BQ] 围岩级别 K1 K2 RK3+260-RK3+350 围岩为中风化花岗斑岩,结构面发育,结合一般,岩体破碎,岩体破碎结构。地下水位高于隧道顶板,洞壁滴水,渗水。 90 43.36(中风化花岗斑岩) 0.42 0.2 0.3 325/275 Ⅳ LK3+180-LK3+260 80 第2章隧道下穿工程施工介绍 2.1

文档评论(0)

卓越智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