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学术史的读后感10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另一种学术史的读后感10篇   《另一种学术史》是一本由张春田 / 张耀宗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种学术史》读后感(一):献疑   1、编者序 页4 九行   “大放阙词”应为“大放厥词”。   2、《一片冰心在玉壶》 页111 倒数六行   真觉得先生须眉罄欬,一一如在眼前。   案:“罄欬”应为“謦欬”,原指咳嗽,借指谈笑。   3、《此声真合静中听》 页155 二行   尤其是关于15世纪下半叶小说的研究,更见先生的功力。   案:联系上下文,应为“19世纪”。   4、《教泽与启迪》 页170 七行   我抖起胆来跟他们争辩   案:“抖胆”难度有点大。不如改为“斗胆”。   5、《一条没有走完的路》 页205 倒数七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案:此处为引用殷海光致徐复观信中言,且殷亦用了引号,则应直录陆游《游山西村》原句:“山重水复疑无路”为妥。参本书页196甘阳为邹谠序中亦用此句。   6、《“我是19世纪之子”》 页219 十一行   “想的是东海西海,心理莜同”   案:钱锺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7、《狐狸说诗》   页312 九行 读罢波特莱尔   页313 倒数六行 “从波德莱尔看鲁迅的《野草》”   页314 倒数二行 “从波特莱尔看鲁迅的《野草》”   案:最好统一为“波德莱尔”。   8、《花前又见燕归迟》 页340 七行   考订史料史实的饾钉之学   案:“饾钉”应为“饾饤”。   架上的南大版图书不多,这是屈指可数的几册之一。南大出版社书店多年前倒是去过,印象中规模不小,后来听说萎缩了,再未曾去。读这本书还遇见一件巧事,288页后出现了装订错误,多了289、290、287、288四个错页(见/photos/photo/1409371512/),难不成以此为契机,改日去南大出版社书店故地重游?   《另一种学术史》读后感(二):“学统”——关于此书的一个侧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面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焦虑并不是其研究对象是否有经典这个虚假命题(所谓的经典都是由人筛选,再加以时间的刻度予以丈量的。在这个意义上去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没有经典的人,都是没有想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再加以100多年的时间,即使曾今被诟病的作品也自然会被人从潜意识等同于经典。)。   我理解它的最大的焦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没有如同中国古代文学一样,形成一个强大、自足的学术传统,一个艾略特意义上的“传统”。之所以说这个重要,因为有了这种“传统”的存在,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了不证自明的体系追求,而任何一个后来者都会以认同或反对前人的方式在实际上去加入这个传统,使得这一传统绵延不绝,启迪一代代的后人。   从此去理解,我们就能明白中国现代文学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确是没有自己的“学统”,它诞生其内部就有了非常大的自我撕裂,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认同,在不同年代发生的对前一辈学者、研究根本性的否定,翻案,甚或拒绝,这不是一个能产生“学统”的土壤。如果用不那么文学的话讲,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多少学生在学术起步阶段会自觉地去看看朱自清、王瑶等第一、第二代学人的作品,我想这个问题连现在的部分老师都不敢有肯定回答;在当代文学中,所有的批评家都会不同方式来肯定自己的批评文章属于研究领域,他们这样的不自信的表达,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评论”历来就是“学统”重要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统”改头换面,更强调师承,有了更多地在在某某诞辰过世的纪念集,诸如此类,但这在我看来恰恰是一种脆弱的表征,这样的纪念,往往在客观环境下,比如隔了三代以上,比如经济条件不允许,就难以为继,最终造成“学”而不“统”的现象。   当然,事情都有自己的两面性,可能真是这样一种自我撕裂,中国现当代文学才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能力。   说了一些看似不大和此书搭调的话,但如果能和作者编的另一本书《传灯》一起读,看看选文中不同学科人如何去表述自己的“学统”,我想每个人都能明白其中出自现当代学人的那份不自信、言而难尽,不似古代文学、历史学那么从容的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