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精选 5 篇
!
【篇一】
2017 年 8 月 2 日, 在国内高规格、纯公益的顶级青少年文学赛事第四届“北大培文杯” 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现场 , 一名来自 xx 的
14 岁文学少年 , 以一篇讲述李清照故事的美文《渡》荣获一等奖 , 刷新了获得该项赛事一等奖年龄最小的纪录。她就是 xx 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初四七班班长 xx。
喜欢读书 , 喜欢徜徉于作者的精神世界 , 与高尚的灵魂交谈 , 构
架自己的精神小屋。她废寝忘食地研读旷古才女李清照的多彩人生,
《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漱玉词》等书让她手不释卷;她也喜欢读《我们仨》《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的著作 , 书海畅游乐此不疲。 遇到喜欢的词句 , 慢慢积攒 , 变换成自己的语言就渗透到写作之中。
是少年文学院核心成员 , 坚持参加文学辅导、文学采风等活动 ,
高标准完成每周的常规作业 , 稍有不满意就会推倒重来 , 哪怕时间再
晚, 也不会放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引领她在文学之路上越走越远。她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她与张洁、马毓阳同学的作品合集《渡·三人行》已于 2017 年 12 月由中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活泼开朗、积极向上 , 她上课认真听讲 , 积极思考 , 勇于回答老
1
师提出的问题 , 上课认真做好各科笔记 ,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当天所
学知识掌握 , 不会遗留和积攒不懂的问题 , 有不会的问题总会及时向
老师求教 , 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爱好广泛 , 课余时间学习国画、古筝、书法 , 目前已达到古筝十级、国画八级。进入初中以来 , 她被评为 xx 区优秀团员、 xx 区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 , 先后获得“北大培文杯夏令营”优秀写作奖 , “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xx 赛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 xx 看来 , 只要怀有一颗初心 , 只要自己坚持发扬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勤于锻炼的好品质 , 她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 交出一份初中生活更完美的答卷。
【篇二】
,男, 10 岁, xx 市宁强县北关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爱好绘画,热心羌俗、 羌绣等传统文化,其以羌服纹样为素材的木刻版画作品《云出岫》斩获全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出生于宁强县城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打小身上就充满了灵气,对周遭世界充满了好奇:爱看爷爷编织竹筐、背篼,喜欢听村里的跛子叔叔吹唢呐,纵情地在竹编紧实的纹路和唢呐悠扬的旋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上了小学的志豪认识了学校的美术老师庹建国, 听老师介绍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认识了徐悲鸿、常书鸿等艺术传承大家,知道了他们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与跌宕起伏的家国情怀; 看老师展示各种绘画技巧,欣赏庹老师的一幅幅美术作品, 志豪被深深地震撼与吸引
2
了,一股 画的求知、 作的冲 、朦 的渴望在他幼小的心灵滋生
蔓延、野蛮生 。从此,庹老 作的 候,身 常常是 xx 注和
渴望的眼神。后来,庹老 身旁便多了一 画板和一 注的小 瓜, 生共同写生 画 作交流的 面成 校园一道令人 容的 景。
“羌笛何 怨 柳,春 不度 xx 关。”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受
重。 救保 羌文化,文化部将已有 1400 多年羌族聚集 史的宁 列入 “羌族文化生 保 区” 。志豪的学校就在 xx 唯一一座羌族文化博物 脚下。 了培养学生 文化的 趣, 学校开展了“羌 ”“羌舞”“茶 ”“剪 ”“木刻版画”等丰富多彩的社 活 。羌博 既是一家集收藏、保 、 承、展示、研究 一体的 合博物 ,也是加入“木刻版画”社 xx 同学全方位体 羌文化的“大 园”。
“相隔千年宛如初 ,一眼千年,沉默也 万 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 光阴似箭”??
“相隔千年宛如初 ,梦 你千万遍,只想触摸你五官,一眼千
年,沉默也 万 千言, 只有你有幸能描述 光阴似箭” ??正如《国
家宝藏》主 歌中唱的那 ,志豪被博物 里 列出的羌族服 、歌
舞、民俗,被家 民族特色文化深深地浸 和震撼着。他开始在
、羌博园、互 网上收集有关羌族民俗、物建、 耕、刺 等羌文
化 料,并在庹老 的 下,利用 余 去大自然写生,去
采 ,灵感在一次次迸 中激活了, 于是属于志豪自己的作品 《木犁》《 楼》 生了。老 夸 、同学 羡慕, 个 重不苟言 的小伙
3
子摩挲着自己的作品也开心地笑了。
作品虽然稚嫩,但他用刻刀将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眼界与木刻技艺水平日渐提高,更可贵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真、善、美的感受也在逐步升华。
“溪的美,鱼知道,那流泪倾诉的依赖难分离; 风的柔,山知道,那留在千年的故事难忘记。 ”
生活是艺术的启蒙,也是创作的源泉。他经常去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