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单元整合提升课.ppt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5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单元整合提升课.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点一 “一、三、五”体系: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田中明彦1991年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赋予正统性上存在着美、苏、英、法、中五个中心。上述三种力量可称为“一、三、五”体系 观点二 “多权力中心说”: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的某些国家” 观点三 “一、二、五”体系:中国学者多持此种看法:从综合国力上看,当推美国一家;从军事上看,仍是美俄两极,因为它们仍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政治上将出现美、俄、欧、中、日五个力量中心。在过渡时期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工业新兴化国家、地区 观点四 单极-多极结构:少数中国学者主张,目前的世界处于“单极-多极结构”,即美国独霸下的多极结构,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提法低估了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极结构对美国起制约作用的一面 单元过关检测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导引 通史冲关 模块链接 热点扫描 前沿关注 纵横联络 主线突破 课后达 标检测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栏目导引 通史冲关 模块链接 热点扫描 前沿关注 纵横联络 主线突破 课后达 标检测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单元整合提升课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方式 基础 指导思想 结果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 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斗争对象 性质 道路 影响 资产阶级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项目 国际格局特征 中国国际地位 第一次变动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huanzhi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专业知识专业速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